二十二、诗僧(1 / 2)

 张潇昨夜一夜未曾合眼,这一觉醒来,已是酉时时分。()他伸了个懒腰,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原来这时陈家已招待宾客用过晚膳,张潇虽出身名门,却是性格随和,饿了肚子也不着恼,绕开前堂,偏向宅院角落里去。

斯时天色已是黑透了,但借着宅院里的灯笼可以清楚看到这一角落竟有一个小树林,几株松树、青竹交杂着种在一起,几丛梅花也是红艳艳的,未化的白雪覆盖其上,青、绿、白、红分明,周围静悄悄的,了无人迹。张潇一觉睡醒,精神极佳,见到如此景色,诗兴大发,吟咏道:

“落叶埋松径,

白雪掩翠苔。

暮云日已没,

庭院人何在?”

刚吟了这四句,张潇顿了一顿,这时只听背后一个男子声音道:

“主人何处去?

仗剑千里外。

铁肩担道义,

巨手承九鼐。”

张潇心想:“却是个同道中人。”口中吟道:

“洒扫庭除净,

横笛虚位待。

飒飒竹影动,

似是故人来。”

那人轻笑一声道:“不想张师兄还有如此雅兴。”张潇听这声音,知是那少林派的恒因,转过身去,摇摇头笑道:“小弟闲庭信步,看到这一番景色独自寂寞在大院角落,心有所感,不成韵律,实在惭愧。原来恒因师兄也是这般儒雅,实是令人心向往之。”

恒因笑道:“若论韵律,我的诗句脱韵脱得更严重。小僧以为,诗既言志,便根本无需韵律,就如同少年的豪气一般无所畏惧。文章者,我笔写我心,我们的心,是没有东西能限制得住的。”

张潇认真道:“不然,师兄可见纵横的官道?可见牢固的河堤?可见高耸的城墙?可见天上的星辰?这些东西,都是要有一些限制的,若无一定秩序,天下、宇宙必然大乱。韵律之于诗,便似河堤之于河,轨序之于星,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恒因道:“只是韵律太过苛刻,有时心中忽有奇想,正要凝之于诗,却困于韵律的推敲,不免扫兴。须知灵感动如脱兔,稍纵即逝,这韵律于我看来便似面前的道道藩篱阻住我前进。”

张潇笑道:“师兄是写偈写惯了吧!其实,若浸淫在韵律之中久了,便没了这么多阻力,那些词语都熟稔心中,脱口便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