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1 / 2)

虎吼 九城君 7618 字 2019-09-10

 段虎将随手写好的将令交给从洛加城方向来的信使,命他尽快将其交到周纯和文正手里。跟着担任前锋的宇文卓君派人通知,前军已经进入了拉各城的防御范围,遭遇到了一小队斥候兵,已经将其歼灭,现在前军正按照计划分兵奔袭拉各城东西两侧的两个屯兵村庄。

在下令后军贺军部加快速度于中军汇合后,段虎从身旁侍卫手中取过关于拉各城的情报资料,在虎王背上稳住身子,仔细的又看了一遍。

拉各城现任守城军统帅罗摩算是吠陀王麾下一个相对另类的将领,在吠陀差不多所有的将领都信仰婆门教,少数人信仰佛家密宗或是萨满教。然而罗摩这个只有三十七岁,出身低贱的难驮种姓人,却没有任何信仰,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非但不信仰任何宗教,还极为敌视吠陀的各个宗教,而设立种姓制度的婆门教更是他敌视的主要对象。

对于这个在各种场合抨击婆门教制度的吠陀将领,婆门教高层曾经数次想要将他除掉。然而罗摩那与其种姓身份不相符的领兵能力,却使得他很受吠陀王的重用,并将其当做了一个对付婆门教的利器。把他调离权力中心的同时,刻意将其安插在巴亚邦的拉各城里,无形中给湿毗奴城增加了不少的压力,使得大德圣主不得不增加洛加城和加拉城地兵力。以抵消来自拉各城的威胁。

罗摩在未成为拉各城守城将领之前,在数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吠陀王六年前征服西部土王的战役中,他更是率领这一支孤军横穿西部的茂密丛林,攻下土王的王城,并且俘虏土王,逼得土王被迫放弃了吠陀西部的大部分领土。原本以他的功绩早就应该获得帝刹种姓,让家人脱离因为种姓问题而在生活上所受到的种种侮辱和限制。成为吠陀上层贵族地一员。可惜事与愿违,由于婆门教的阻挠使得罗摩的愿望落空,就连吠陀王也无法跃过婆门教中专门负责管理种姓世家的部门,单独的为罗摩设立一个帝刹种姓。

由于立下的功绩,与所获得地荣耀和赏赐相差极大,使得罗摩在内心深处对吠陀王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之后又因为婆门教的关系。他从孔雀王城的统兵大将,发配到了这个人烟荒芜的中部小城守粮仓,其地位与在孔雀王城之时不可同日而语,这样一来,就使得罗摩心中对婆门教和吠陀王的不满更加深厚了。在一次和下级将领的聚会中,喝醉酒的他说了不少不满吠陀王和大德圣主的话,那些听到的人就立刻把这些话上报给了吠陀王。虽然事后吠陀王没有责罚他,但却对他产生了不信任,在找了一个借口将他妻子、儿子及其父母等家人调回孔雀王城之后,又派出一个内宫侍官担任拉各城城主。分走了他手中一半地权力和兵力,对他形成了制约。

这一切使得罗摩感觉更加灰心。从此他就把城内事务全都扔给了那名内宫侍官,自己则专心负责练兵。既不交友谈天,也不过问实政,让自己彻底的显得不起眼,借此躲避祸端。

这次菲舍利在健步平原用兵之前,曾经派人向拉各城借兵,以增加自己地胜算。根据段虎派往拉各城的探子回报,当时那名侍官城主收受了菲舍利使者地贿赂,准备将拉各城内一半的兵力。也就是七万人马,借给菲舍利使用。然而这几年来一直都沉默寡言的罗摩却忽然站出来反对。并且认为在敌方势力不明朗的前提下,大规模的集结兵力攻打未知目标,这种做法赌博多过打仗,不适合借兵给菲舍利。

由于罗摩坚定自己的看法,并且以拉各城的士兵未经吠陀王令不得擅自调动为由,将侍官城主的发财美梦给彻底打破,所以在菲舍利使者离开后地第二天,罗摩便他以蔑视吠陀王以及破坏坎婆罗和圣帕斯种姓和谐的理由,暂时解除了官职,被软禁在拉各城地家中。

对于罗摩这样一个颇有才能的吠陀人,段虎很感兴趣,加上即将成立的第三支月护军还没有合适的统帅,所以他有了将罗摩收归麾下的想法,于是吩咐左右传令下去,等攻破拉各城后,务必将罗摩活捉。

就在段虎在查看罗摩的资料情报同时,位于拉各城内一间被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兵丁围住的普通房舍之中,罗摩盘腿坐在毯子上,仔细的看着自己亲信刚刚送过来的情报,眼睛中不时的闪烁着惊骇的视线。这份情报极为详细的将月护军出现后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全都一一罗列了下来,在这份情报后面还有一本相对较旧的情报册子,只见在册子的封皮上用吠陀文字清晰的写着中原汉王段虎等字样。

罗摩早在孔雀王城的时候,就曾仔细的研究过段虎的崛起神话,段虎身上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事件他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对于段虎这样一个战神般的人物他是既敬仰又恐惧。当初北疆异族覆灭的消息传到了孔雀王城之后,罗摩的反应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先是惊讶,然后是怀疑,最后是兴奋和高兴。北疆异族对吠陀的滋扰有千年之久,虽然自古就有摩云关把守北疆和吠陀之间的通道,但是无论怎样固守关卡,都无法挡住异族人的攻势,几乎每二十年北疆异族的铁蹄就会踏破摩云关,肆虐在吠陀的土地上。就连湿毗奴城和孔雀王城也无法阻挡这股兵势,曾多次落入了北疆异族之手,历届大德圣主和吠陀王也都曾有过签订辱国条约的事情。

北疆异族的覆灭对于吠陀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当整个吠陀举国欢庆,并认为套在吠陀身上近千年的枷锁已经解开,吠陀就要因此崛起的同时,很少有人知道造成北疆异族覆灭的势力到底是谁。为此罗摩曾经亲自派人前往中原,搜集一切关于北疆覆灭的情报,也就是这个时候段虎的名字第一次出现的吠陀人眼中。

东部的中原大地,在绝大多数的吠陀人眼中几乎没有半点印象,他们只是从来往北疆、中原的商队口中和带过来的商品中,知道中原极为富饶。在吠陀有如黄金一般珍贵的丝绸和瓷器,在中原随处可见,这样来说的话,称中原大地遍地黄金也不为过。

对于这样一个富庶的地方,竟然能够将为祸千年的北疆异族如此彻底的剿灭,任何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他们情愿相信北疆异族是内部发生冲突而崩裂,最终自我走向毁灭,也不愿意相信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军队能够从正面将北疆异族的铁骑击败。这种心理上面的问题,就使得整个吠陀上下没有人愿意派人前往中原调查,而只是将段虎的一些事情当做了夸大其词的神话,只有罗摩等少数一些出身难驮却久经战事的下层将军极为重视对段虎的情报收集。

随着手下人从中原收集到了详细的情报

摩面前,令罗摩看到了那儿号称以一敌万的杀神段虎起史。从他最开始出现在白安郡劫法场开始,到后来歼灭北疆异族成为一方诸侯为止,他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由一个一无所有的平民成为一个统兵过百万的诸侯王,其中经历过的所有战事都是罗摩研读的重点。以至于在后来的一些战事中,如吠陀王对西部土王的战事中,他就借鉴了段虎绕过异族主力偷袭后方的战术,并且成功的将还未来得及逃走的土王抓获,立下了不世奇功。

随着对吠陀有着巨大威胁的北疆异族覆灭,吠陀王觉得自己可以创立下比其历代祖先都要高的功绩,于是便大肆扩军,想要完成吠陀境内的王权统一,而婆门教也不甘示弱,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兵力。短短的一年之内,整个吠陀境内的兵力,就疯狂的增长了十倍有余,在迫使西部土王投降之后,总兵力曾经一度达到了六百万的最高峰。虽然后来吠陀王和大德圣主都主动的削减了不少的士兵,但是这些年来吠陀的总兵力始终都还是保持在四百万左右。如此庞大的兵力,给整个吠陀国内所带来的负担是不言而喻的,吠陀王提高了赋税,大德圣主也向其信徒新增加了一个赎罪银,这样就使得吠陀百姓怨声载道,对婆门教以及王族也产生了反感,从而使得讲究平等的萨满教得以迅速地在北方流行起来。

由于国内庞大军费开支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四百万军队给予吠陀王和大德圣主的信心,使得他们忘记了是谁歼灭了那个令他们胆颤心惊的北疆异族,将贪婪的目光放在了被所有吠陀人认为是黄金铺路的富饶中原。也正是这时,被段虎任命为北月王的董斌主动派人联系吠陀王和大德圣主,以不久的将来向其借兵反叛段虎为条件,许诺只要能够击败段虎,就帮助吠陀王和大德圣主入侵中原。

两者地利益和志向几乎完全一致,吠陀王和大德圣主想要进入中原也需要以北疆为通道。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很快便达成了相互攻防的同盟协议。对于入侵中原,并且与段虎为敌,罗摩和其他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他早在一年前就已经非常清楚段虎的兵势之强,绝对不是吠陀这四百万兵力所能抵挡的。当初吠陀聚集了五百万大军都没能阻挡异族四十万铁骑对吠陀的掠劫。何况是将北疆异族整个歼灭地段虎强兵。此外段虎麾下那支神秘的兽骑兵其战力到底有多强,绝对是干系胜负的关键,薰斌派出的使者却一点都没有提到,更多的只是迎合吠陀上下的大众想法,将北疆异族的覆灭归咎于内乱,以及段虎的好运气。

当时罗摩曾多次上书劝谏吠陀王,不应该和董斌结盟,应该慎重的对待中原事务。然而他所说的这些话都没有被早已让未来虚幻美景充斥了内心地吠陀王听进去,反而引起了吠陀王的反感,最后借由婆门教想要对其不利。将其调离了孔雀王城,让他在中部地巴亚邦监控婆门教的主力大军。

随后地数年中。大德圣主和吠陀王虽然削减了一部分兵力,将彼此的兵力总和始终维持在三百五十万以内。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向北疆薰斌大肆重金购买战马,组建骑军。婆门教由于信徒众多,又不需要多少开支用度,每年来能从吠陀王那里得到一大笔的教会津贴,所以其历年来所累积的金钱令他轻而易举的就组建了一支四十万人的庞大骑军和战象兵团,而吠陀王则却只能组建二十万的骑军。兵力上地弱势使得,吠陀王下旨撤销了每年都要赐予婆门教的教会津贴,并且将税收地对象也扩张到了僧侣的身上。从而加剧了婆门教和吠陀王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