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谶言(1 / 2)

撅道书 微海山 0 字 2020-11-16

 启新二年七月,曲周郊外,九通河上,不少男子赤膊吆喝着下网,渔人伍氏也是其中之一,九通河附近的渔民便是依靠这河养活一家老小。

伍氏第一网并没捞出什么东西,不过是些一般鱼虾。他不大甘心,便换了个地方急急下网,等了一会儿才收网,一边动作一边祈求河神:“河神爷爷,今年多给我些好鱼好虾,也好让我娶个媳妇啊!”伍氏已经三十又二了,除却村里王寡妇家的炕还没爬过旁的女人的床,旁人都有老婆孩子,就他一个孤家寡人。

许是河神真听见伍氏的求拜,他第二网竟打捞上来一个一抱大的乌龟。伍氏见乌龟这般大,有些害怕:“该不是我把河神给捞上来了?”乌龟就在船上一动不动,眼睛睁得老大。

“伍四儿,干什么呢?”近旁一个认识他的渔夫撑船过来一看这乌龟也是惊了,“嚯!这么大个王八,该不会是成精了吧?”

伍氏也不知道拿着乌龟怎么办:“要不,将它放生了?”要是巴掌大小的王八还有人买回去炖汤喝,这么大个玩意也没人敢要。

伍氏说着就要把这大乌龟给搬扔河里,那人喊停:“王八背上是不是有字儿啊?”他们都是粗人,大字不识,可他们还是能知道那横撇竖捺的繁复花纹大概就是字儿。

伍氏起初还没注意,经那人提醒也定睛一看,龟背上的可不就是字吗?他将乌龟抬回船上:“这咋整啊?”

那人也不打渔了,给伍氏出了个主意:“回村子让那个才来的教书先生看一看,万一是什么值钱玩意儿呢?”

伍氏也觉得在理,便和那人一起上了岸。

附近的村民见二人抬着这么大个乌龟都跟着他俩一起去看热闹。

教书先生原本在学堂里教那些孩子背《三字经》,一大帮村民涌进院子,他出门便看见众人围成一个圈子。

伍氏赶忙喊:“齐先生,您看看这王八壳上写的什么?”

众人为齐先生让了一条路,齐先生一进这圈里便看见一十分平和的乌龟,龟背上还刻了字:“冬风夜火情草衰,松寒柏冻常青翠。”

来来回回念叨几遍,齐先生一拍手:“伍四儿,你这可是要发啊!快,把这乌龟抬到常国公府上去!保准儿,国公赏你!”

村民们一个不懂齐先生意思,伍氏拉着他就问:“先生你到底啥意思啊?”

“这是保佑常国公呢!”齐先生让他赶紧去。

伍氏一听是说常国公好话,立马笑呵呵答应了,那个陪他一起上岸的渔夫也跟着:“到时候拿赏也有我的一份儿!”

“那是自然!”伍氏应着,常国公打赏还能有少吗?

他们二人,一人驾着牛车、一人坐在车上护着待在大木盆里的乌龟。

门前的侍卫一看二人粗布麻衣还赶着牛车就要驱赶二人,上门的食客见伍氏二人缠着侍卫要见常国公便上前问是怎么回事。

伍氏二人将那乌龟给食客看,食客一看龟背上那两句诗便让二人不要走动,他进去去请常国公。

常国公听了食客的话让二人将乌龟抬进来,又是念龟背上那两句话又是抚摸着光滑的龟背,喟叹:“真乃神迹!”让食客带着伍氏二人去领赏,每人都得了五十两银子。

不出半日,京中传遍了常国公得了一个神奇的龟。还有专门的好事者去伍氏那个镇子上问神龟的来历。

那些个在学堂上课的孩子们得了好事者的糖便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说了。

不出半月,京城中就算是才开口的小童也会说“冬风夜火情草衰,松寒柏冻常青翠。”这两句诗了。

谢逐流自然也听说了,加之常培得了那大龟之后更加有恃无恐,他自然依旧是恭维常国公可心中可是鄙夷十分。

一日下朝,常培邀谢逐流一同回府喝酒,谢逐流自然答应下来。席上,常培向他展示那大龟。谢逐流仔仔细细看龟背,惊叹于龟背上并无半点刻痕,更是好奇这字到底是如何不化于水的。

摸着光泽顺滑的龟背,常培喜形于色:“常青翠,必然就是说我常氏不衰!哈哈哈哈!”

谢逐流举杯祝寿,常培笑着接受。

酒宴结束,谢逐流回府写了信派人送到北嘉去。

小皇帝虽然困在宫中却也知道了常培得神龟之事,找人将龟背上那两句话解给自己听。

解诗那人一看这两句便跪下了:“臣不敢!”

秦悟小小的人看地上而立之年却匍匐在自己脚下的男子:“常培这是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