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徐若涵就跟着陈煊兴冲冲的跑到了位于川沙的振华机械研究中心,在赵学初的带领下观看了研究中心手工打造出来的两辆小汽车,可以看出,这两辆车都是按照这个时代的奔驰车的样子打造,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模仿。
“陈先生,这就是我们打造出来的车了,都是以一比一的比例按照我们买来的奔驰车打造的,动力可以达到22匹马力,理论最高时速可以达到78KM/H,我们已经在自己的场地测试过,一些小毛病都已经改进过了,据大家的评估,虽然还不如原装车但是上路是没有问题的。”
说话的是冯如从美国派回来负责研究动力的翟宏远,对于翟宏远这个人,陈煊了解不多,据说也是和冯如一样,没有正经的念过大学,也是属于那种技术经验丰富的天才型机械师,振华研究中心的很多产品都有他的影子,看上去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纯粹的技术工人的样子。
陈煊大是兴奋,亲自坐上了振华打造的第一辆车,在测试场地里开了一圈,发现果然如翟宏所说,虽然还有些瑕疵,但是整体上上路已经没有问题了。
“干得漂亮,翟工,多谢你了,要不是你们的加入,我们中国的第一辆车不知道什么年月才能造出来呢,我决定了,以后我们量产的汽车就叫宏远牌,以表彰你为此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这,怎么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看看国外的这些汽车品牌,基本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我们自己的汽车,自然也可以以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就这么定了!”
陈煊一锤定音。
“可是我们还没有决定量产啊?”
“现在已经决定了,我决定投资30万大洋建一家汽车生产工厂,这家厂子如今就由翟工你来牵头吧!”
“这个,这个。。。。。。”
“怎么样,高兴坏了吧,哈哈。。。。。。”
“不是,陈先生,想要建立一家汽车生产工厂,30万只怕不够啊。”
“嗯?什么?”
陈煊有点懵了,要知道振华旗下的这些工厂,还没有首期投资就如此大的呢,没想到居然不够?
“陈先生,一辆汽车需要的零配件就成千上万,美国人和欧洲人他们有自己的配套工厂,不用什么东西都自己生产,只需要把关核心技术,剩下的零配件都是下订单给其他公司来生产,而我们国内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啊,这也是我们一直没有量产的原因,如果什么都向外国人采购的话,我们一辆车的成本就远远的超过了如今的零售价了,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陈煊这时想起后来民国时期很有名的一句话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了。
“那按照集团的估计,一系列配套工厂建立出来,我们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只怕是要超过百万,而且十年八年也很难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