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塔镇天地,身返道门(2 / 2)

耶和华也为圣人。神性感应,早就能读能写能说洪荒语言了,稽首道:“原来几位认不得我,我乃神格世界之主耶和华的化身是也。”

四人大惊,忙重新见过,道:“原来是圣人教主,久仰,行教信仰,神格现相,光明圣辉。真乃高明之客,吾等阐教金仙,见过教主。”

耶和华笑道:“如今世界已经被人毁灭,我孤家寡人一个,还有什么高明地呢。我此来,一是为救几位性命,结个善缘,二是为报复苍穹。使得他无法毁天灭地,四位道兄,可把玲珑塔给我,让我投去极乐世界,我万劫不磨。却不怕西方二圣报复。”

四人先是大喜,惧留孙待要把玲珑塔与耶和华,想想不妥,道:“教主虽有好心,奈何前来之时,我等老师已经嘱咐了,事成之前。万不可让玲珑塔离身。”

见四人坚持不放。耶和华无可奈何,只得说道:“既然如此。我保护四位往西方一行,如何?”

四人自然应允,耶和华便加入队伍中,须臾下了九天,只见得西方半空有无量光明海洋,悬浮亿万朵金莲,中睡卧一尊阿弥陀佛,鼾声如雷音,其调如在演说无常苦乐,有亿万佛陀,亿万佛国,俱朝拜万佛之主,又在赞叹阿弥陀之不可思议功德。

而地面的西牛贺洲,已经拔高有百丈了,下方断根之后地空虚,正疯狂吞噬着海水,气脉相连,使得四海都不平静,到处漩涡翻腾,巨浪滔天,倒卷上了其他三个部洲,整个洪荒大地,便渐渐动摇着,如地震不断,生灵号哭。

“真个冤孽,如此做法,哪有慈悲可言。”惧留孙四人不敢久看,忙把天地玄黄玲珑塔祭起,往阿弥陀身上丢了过去,转身就要逃走。

“四位且随我往玲珑塔内走一遭。”耶和华突然大喊一声,把身一转,背后展现了十二对光翼,裹住四人,就往玲珑塔追了过去。

且说这天地玄黄玲珑塔乃是太上老君操纵,离手就有感应,悬于虚空,顶放毫光五色,塔中涌出玄黄气,化了万道云柱,定住了四面八方,顿时,天地仿佛停止了运转一般,云彩不再飞行,大海不再咆哮,生灵不再哀嚎,大地不再震动,就连西牛贺洲,也不再继续升起了。

“太清,玉清两个匹夫,我西方必与你们势不两立。”准提道人在西牛贺洲中,气得双眼冒烟,忙把七宝妙树扔给宝幢光王佛,道:“速去把玲珑塔底的玄黄气戳破,好让那个生有翅膀的外道圣人进入玲珑塔,削弱此物威力。”

圣人不能动手,玲珑塔必定驱除不了,准提道人只得另行跷径,让这贪心的耶和华进入玲珑塔,用他的信仰神通来削弱玲珑塔地威力,以此来挽救局面了。

宝幢光王佛忙就直冲上天,合自己本体与七宝妙树两件圣人法器,如飞箭般撞击在玲珑塔底下的那团玄黄气上,只听一声裂帛地响动,玄黄气滚滚四散化开,顿时就显了玲珑塔那黑洞洞的塔底。

此时,刚好耶和华裹着惧留孙四人飞射而来,就要往塔底钻进去,宝幢光王佛忙让开到一旁,却不知三十三天外,女娲宫中,又有一番计较了。

“我要助太一师兄夺得玲珑塔,万不可让耶和华先得手了,现在不到时机,不若多方买卖人情,又可试验我粉红绣球的威力,正可两全其美。”女娲娘娘在宫中华池旁窥得情况,心中暗道,忙把粉红绣球取出,给了侍侯一旁的女童,道:“往池里扔下去。”

女童就把绣球抱起,往池里奋力一扔,不知内中有女娲,瞬间下了九天,天地瞬时染上了毁灭红气,一粒红星飞坠而下,耶和华急难躲避,被打到了后心,毕竟只是化身,耶和华惨叫了一声,顿时没了半边身体,光翼全部毁灭,把四人脱落了下去,自己更是踉跄跌入了玲珑塔底,还来不反应,就被吸了进去,再也出不来。

这便是女娲的打算了,既救了阐教四人,又借着一击把耶和华受损地化身打入玲珑塔里,削弱玲珑塔部分威力,真个三方讨好,不落话柄,又验证了粉红绣球的威力,操控随心,女娲忙把粉红绣球收回,就不再管下方地事情了。

却说惧留孙四人恢复了神通,见宝幢光王佛怒气冲冲,执七宝妙树杀来,只吓得魂飞魄散,忙把斩尸化身祭起,这下却惹了马蜂窝了,却是为何?原来他四人的化身,便是佛教金身,既然已经叛教,回归了道门,却又用西方重聚金身,道不道,佛不佛,岂能有如此美事?

就见从西牛贺洲上,有几十个还未进入阿弥陀肚脐金莲世界的佛祖,驾起佛光就来追杀四人,佛教人多势众,四人不过几回合就支持不住,眼看就要恢恢。

“耶和华自己钻进来,却是成全了美事,这四人虽说心意不坚定,却无意立下大功,罪不至死,还需救回来。”

元始天尊就叫来广成子,道:“取太极图,把惧留孙四人救回来。”

广成子忙捧太极图,出来玉虚宫门,在三十三天外就把太极图抖开,化了一道金桥,直达那西方空中,五色毫光大放,将诸佛挡住了片刻,惧留孙四人忙跳了上金桥,待要收回化身之时,金桥却已经卷着四人,回了三十三天外了,四人的佛教金身,就被愤怒的诸佛一拥而上,绞杀成了粉末。

“道兄怎地不让我等收回化身?”四人都来责问广成子。

广成子笑道:“四位今日脱的佛教因果,正可建设道门元神,怎地不来谢我,反而指责?莫非忘记老师之言了?”

四人幡然顿悟,稽首称谢道:“几乎忘却此事,多亏道兄提醒。”

五人相对,哈哈大笑,都极为畅快。

正是:混元初判道为先,任你傍门望眼穿。元始大道今舒展,方显玉虚不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