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在前面的话:(2 / 2)

【2】

《记忆中的姥姥》

记忆中的姥姥是很美的,总是穿着洗的发白的灰蓝色或者白色的中式斜襟罩衫,冬天是深色,夏天就是白色的七分袖的样子。永远洗的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污渍,在那个天天干农活男女不分性别的年代,姥姥有不识人间烟火的仙子味道。

记忆里的姥姥头发已经花白了,其实那时姥姥的年纪并不大,只是被生活磨砺的早早有了白发。在衣服的斜襟搭扣里总是掖着一块手绢,夏天擦汗冬天包瓜子,也一样洗的干干净净。

姥姥特别爱吃瓜子,只要到了农闲的时候,就会用手帕包一小包瓜子,去邻居家串门的时候嗑,去街上逛街嗑,去看戏更是要嗑。妈妈经常在不是农忙的时候或者我们这里赶交流的时候会把姥姥接过来,妈妈就会炒好一大锅瓜子,用布兜装一兜带着姥姥去看戏。

看戏是姥姥除了嗑瓜子之外最大的一个爱好,一般赶交流七八天时间,姥姥就从第一天看到第七天,白天看完晚上再去看,只要不是特别忙就一场不落,看过了也没关系,毕竟每次唱戏的人都不一样,唱功扮相也有区别。在戏园子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相邻的人们就互相议论着戏的情节,有懂得人就给不懂的人讲戏,讲评的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听的人频频点头啧啧应和,也是一大风景。

姥姥像许许多多和她一样的农村的女人们,看戏是她们一年来除了春节最大的热闹和一年辛苦的犒赏。赶交流是农村一年中最重要最热闹集中购物消费的时间,在那几天每家每户都会全家一起换上新衣服到街上去,女人们吃点平时不舍得吃的凉粉,给全家大小买几件衣服,买块头巾,买块床单,卖点香皂洗衣粉等等各种家用的东西。男人们就聚在一起喝碗羊杂碎,要盘炖羊肉,喝点小酒。孩子们就高兴的跟着妈妈要着喝汽水,吃冰棍,香喷喷的大麻花和甜甜的大麻叶……热热闹闹吵吵嚷嚷,一年的繁华景象全在这几天里的样子。

姥姥爱吃凉粉,妈妈平时是舍不得吃的,但是姥姥来了,妈妈总会买一碗给姥姥吃,然后自己说不想吃,姥姥吃一半就也说不想吃了推给妈妈。那个人人穷苦的年代,孝敬父母都请不起一碗五毛钱的凉粉。那碗凉粉总是第一天去不舍得、第二天去不舍得,眼看着交流会就要结束了再不吃似乎这个交流会都不圆满了,所以姥姥才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去吃上一碗。然后妈妈和姥姥都很开心的回家,这个热闹的交流会也总是圆圆满满的画上句号。

姥姥爱笑,性格很好,开朗大气。邻居都很喜欢,每次姥姥来家里,总是会被邻居叫过去吃饭,姥姥也从来不空手,或者拿把香菜,或者提一筐西红柿给人家。姥姥总是穿的干干净净去别人家串门都受欢迎,远远的就能听到愉快聊天的呵呵笑声。姥姥手巧,自己缝的衣服、帽子、尤其衲鞋底更是针脚好,纳出的鞋底又密又软和,还会绣很漂亮的鞋垫和鞋面儿,于是每次姥姥来,就会有邻居过来问这问那,夏天就坐在院子里的杏树下,冬天就坐在炕上,铺开纸样剪鞋样、裁衣服、衲鞋底、绣花样,总是和煦而温暖,邻居们慢慢也知道姥姥的爱好,谁家吃点什么稀罕的也都赶紧给送来一碗。

姥姥爱吃辣椒,尤其喜欢吃青辣椒。农村的院子里总会留出几分地种蔬菜零碎,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最最不忘的就是辣椒,姥姥一定要会多种几行。刚到小辣椒长到两三寸长的时候姥姥就迫不及待的去摘上七八个,用清水洗干净当下饭小菜直接咬着吃,咬一口辣椒吃两口饭菜馒头,美味无限很享受的样子。那时我还小,总是看着姥姥然后又羡慕又惊奇的问:“姥姥,你不嫌辣么?姥姥,你太厉害了吧!”姥姥就哈哈笑,“不辣,这辣椒一点辣味都没有,太嫩了,等再长一段时间辣点才好吃。”我就和姥姥一起笑。于是,一到吃饭的时候摘辣椒也就成了我和弟弟必做的工作和最大的乐趣,也照着姥姥说的挑个大颜色深的摘,这样的辣椒才够辣,姥姥每次都嘎查嘎查吃的香。

姥姥爱抽烟。只是那时候没有钱,不舍得买好烟。每次姥姥来,爸爸都会专程去给姥姥买两盒烟,一种叫“五塔”一种叫“青城”,而爸爸自己抽“骆驼”“大雁”或者“大前门”。“青城”是当时的好烟,相当于现在的“中华”烟吧,人们在过年或办喜事时候招待人才舍得拿出来,后来有了“钢花”代替了“青城”,我的爸爸总是给姥姥买好一点的烟,自己继续抽便宜烟。

姥姥长得很漂亮,皮肤白净,脸盘方圆有型,鼻子直挺,下巴尖尖,唇红齿白,最漂亮的是眉头和眼睛,光洁宽大的额头下眉骨分明眉头舒展,一双慧黠的眼眼睛总是满含笑意,看向你就觉得阳光明媚。因为喜欢笑,弯弯上扬的嘴角就掬出了一点苹果肌,让颧骨看上去像两个光洁诱人的水蜜桃,姥姥的牙齿也漂亮,整整齐齐,那么爱嗑瓜子的她,居然没有嗑出一颗瓜子牙,让我一直很纳闷。记忆力姥姥的美,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纵使想学也只能学出几分模样,却学不出半点风骨。

妈妈总和我说起姥姥曾经的风光,是美过一座县城的谢家大小姐,出门入户坐着轿子,丫鬟服侍前后,一条乌黑的大长辫子一直垂到腰际,转身回眸顾盼生辉,引得许多人推窗出门跟在后面看:

快看呐——谢家大小姐,是谢家大小姐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