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春种秋收(二)(1 / 2)

 菜籽下种用扬撒的方式,不需要成垄。

洪水带来的腐殖质和羊粪让西海子周边土壤肥沃。

由于草麦和油菜籽在七月中旬雨季到来前就可以收割,所以农民选择了这两种作物。

这是与老天爷在赌博,倒是十赌九赢。

另外可以解决青黄不接的窘境,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不要说可怜巴巴的农民了。

草麦(青稞)比小麦成熟期提前半个多月,七月初就可以收割。

可以说是老百姓新年第一口粮食,可以做炒面,不过蒸出来的馒头发青发硬,口感很差。

李德财在青稞炒面里加羊油,做成油茶,口感就好了很多。

羊油由于味儿膻,家人不爱吃。

但与青稞面混合翻炒后,冷却成块儿状,吃的时候开水泡开,别有风味儿。

菜籽可以榨油,眼睛发绿的主妇们烩菜的时候快用掏耳勺舀油了。

等胡麻油还得两个月,,虽然本地人不爱吃菜籽油,口味偏辣,但能救急。

菜籽饼是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不过菜籽饼有毒,用1%硫酸亚铁拌和后加热除毒后,人吃喂牲口都可以,不过每次不宜量大,辅助而已。

小麦对国家、生产队和个人都很重视,生产队用最好的地种植,个人自留地也是麦地首选。

李德财家的自留地基本每年都种小麦,往来应酬多,小麦缺不得。

不过四五年头上要换茬,否者病虫害多且产量下降。

麦地上的农家肥最多,付出的辛劳也多,为的是那人均几十斤白面。

白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代表脸面。

过年第一天吃饺子你得要白面吧,一年七顿半饺子离不开白面吧。

八月十五烙月饼要白面吧。

来贵客了,烙油饼炒鸡蛋要白面吧,新女婿上门跌鸡蛋,下挂面,要白面吧。

老人过寿的寿桃,小孩圆锁的圐圙,娶亲的点心(园馒头),送葬的供先(大馒头),都是白面做的吧。

探病实在没有东西可送时,挖两碗白面也是个心意。

所有这些都和面子有关,都离不开白面,笔者认为古代面甚至等同于脸面,有面才有脸,你说重要不重要。

白面除了蒸制、烤制和面条,还有一种快餐做法,白面快餐就是拌汤。

碗里放生花椒面儿,加油加盐加葱末加酱油,再加少许水,搅匀。

锅里水烧开后,挖一碗面放在二号盔里,边少量加水边搅拌。

搅拌的方式是用筷子把沾水成团儿的疙瘩在盔壁上捻开,成穗状。

成一批下一批,然后再往盔里加少许水,重复上次的做法,直至所有的面都下锅。

开锅两三分钟倒入准备好的调料,水开即成,方便迅捷,汤浓面香。

小麦讲究“麦种凌茬,清明前十晌。”

历经一百一十多天的生长,七月二十日左右收割。

这个日期正好是李之重初高中刚放暑假的日子。

前世他能感到的是这个世界对他深深地恶意,但不管他同意与否,担当是逼出来的。

父亲去世后,大姐家也要收割,二姐随军到了包头,大哥在外工作。

家里能拿起镰刀的只有他和母亲,每年最少三亩半的种植量是对她们娘俩最大的考验。

俗语称“男人最怕割麦子,女人最怕坐月子。”可见其苦。

割麦子要头顶三伏的日头,干着和老天爷比速度的重苦力活儿。

小麦怕雨,麦子生芽就算废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