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 2)

 看着迎面过来的来娣,我问道:你这急匆匆地做什么?跑的一脑门的汗。

来娣说道:姑娘还来问我,属下回来没见到您,就找了出来。

我说道:想着亭子清净地势又高,能看到这边,就过去坐会,那院子里不是还忙着吗?怎么回来了。

来娣说道:姑姑有些不放心,说今日人多,让我回来陪着姑娘。

我点头问道:你们也太小些了,身边跟着这些人呢!

来娣说道:属下也是这样说的,可姑姑说,在姑娘身上多小心都不为过,加我们不可大意。

我问道:来的人可都入席了?

来娣说道:“姑娘放心,桃花源请来的大师傅,灶上又有我们的厨娘盯着,阿婆和招娣守着茶水。

按照姑娘的要求,凡是过来帮忙的相邻都给个红封,宴席过后招待大伙吃过饭再走”。

这次“天工巧”开张,我知道过来的人非富即贵,就提前就让汤四从桃花源预定的帮厨,请人设计在院子里搭的宴席棚子,又移栽不少花木过来,纱帘子一放,倒有些意境来。

我问道:大家的反应如何,你可知道?

来娣说道:“属下在棚子里忙,就听着外面喧闹着,没听到具体说什么。

但是听红姑讲,知府大人来时没准备入席,说是府衙还有事,可是后来把汤管事叫到身边,不停地问着,还叫身边的文书帮忙记下来,请他入席时,也没提走的话”。

我说道:“来时本着却不过情面,又不知道有没有红姑说的那样好,不过是走个过场,看个究竟。

等看到东西超出了他的预期,自然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事有轻重缓急,只要不是衙门起火,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我看着来娣不解的模样说,你以后就会明白了”。

来娣想了一会说道:还真是姑娘说的这个理,那些人见汤管事不得空,就围着晁管事和冯管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几位管事忙得不可开交。

我说道:且得新鲜一阵子呢?倒是辛苦大家了,你过去跟姑姑说一声,我打发你过去帮衬些。

雀儿眼巴巴地看着我,我好笑的说道:你也去吧别淘气,雀儿应了一声跟着来娣应出去了。

过了午时,那边院子才清净了下了,和几位管事碰了一下,具体事情的应对方法,又做了些调整,就带着人回来了。

红姑说道:张之初走时对我说,这件事他会在短时间内大力推行,争取在一个月内,让松江府下辖所有百姓都能熟练使用,并上书朝廷,为姑娘请功,让姑娘耐心等着。

我点头道:此事就以仗姑姑费心,张大人还说了什么?

红姑说道:张之初还说,本来他本应亲自拜见姑娘,可奈何人多眼杂的,日后终有见得的时候,让姑娘有事只管吩咐。

这世道人心难测,只见得锦上添花者众,所以雪中送炭才显得难能可贵,我又是这种状况,张之初担的可是抄家灭门的风险,只因当初父亲的力保之恩,还有亡妻的情分,可见此人是个重情重义的谦谦君子。

我说道:张大人的这番操持劳苦我记在心里了,谢谢他惦念昔日与与父亲的情分,我那里还有块砚台,姑姑替我送去吧。

红姑说道:姑娘不必操心这些,他可没有脸接姑娘的东西,臊也臊死他了。

我说道:姑姑您听我的,他和父亲之间的过往暂且不提,可如今时移事宜,他记得是情分,不记得是本分,您不能让我失礼于他,那就显得我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