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被女权骂惨的电影节(1 / 2)

 Tina直言,三大电影节越来越重视政治正确,近几年明显偏爱反战和边缘人题材。

而《迦百农》这部以叙利亚难民为背景的电影里,有流浪的贫民窟儿童,有做着非法劳工的黑人妈妈,完美符合电影节极力追求的“人文关怀”。

更为加分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位黎巴嫩女性。

“从去年闭幕式开始,掌门人阿尔贝托一直陷在性别歧视的舆论漩涡里拔不出来,他强硬了将近一年,终于是扛不住了。

上周阿尔贝托公开签署保证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他服软认输了,威尼斯电影节将会做出改变。

为了能彻底摘掉‘性别歧视‘这顶大帽子,今年组委会一定会大幅增加入围名单中女性导演的席位。”Tina滔滔不绝道。

于旦让陈自力搜索《迦百农》女导演的相关信息,他则打开度娘,输入关键词,「威尼斯电影节性别歧视」。

快速浏览了搜索页里那些大同小异的标题,于旦打开一条几天前才出炉的热乎新闻,《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抗议失败,最终签了“性别平等承诺”协议》。

………

这场影响到众多重量级电影节的风波,起源于法国导演欧迪亚的一通“牢骚”。

拿到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欧迪亚,在闭幕式上公开呼吁组委会消除对女性导演的不公正对待。

欧迪亚说从他第一次参加电影节开始,十几年来每年见到的都是同一批熟悉的面孔。白人男性导演掌舵组委会,白人男性导演组成评审团,再选出新一任得奖的白人男性导演,周而复始,毫无变化。

一位在现场的英国女导演激动地高声呼喊,她感谢欧迪亚撕开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遮羞布,二十一部入围金狮奖的作品里,男导演的作品占了二十部,这是个荒谬的比例。

想搞条大新闻的媒体们立刻围攻阿尔贝托,要他回应只有一位女导演入围的原因,又追问威尼斯电影节以后会否做出调整,平衡入围名单中的男女导演比例。

阿尔贝托否认了作品选拔过程中存在区别对待,他给出的回应是,这一切无关性别,只取决于电影本身。而且二千多份报名作品中,由女性执导的电影不到四分之一,源头数量就远少于男性执导的电影。

至于平衡性别比例,应该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不能指望电影节来改变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