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叫独孤一战,和易小战是同一个人(1 / 2)

 天地不是粗制滥造,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经过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做成的巧夺天工的佳境。单从这圈青光熠熠的保护芒来看,她绝不会对它不闻不问,弃之如履。所以要想寻到她,就必须从天地入手。

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以袤之力对天地进行摧毁,一旦天地遭到外界攻击,她必然会现身以广之力护佑。不过,这样做,实在太觉可惜,如此神来之笔的天地,就算是邪魔外道也不忍将它毁灭。那么还有一法就是入身天地,在天地中搅动风云万变,在万变中寻找蛛丝马迹。

人形生命体传承了左半边脑神浆的大慈大悲之心,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不用说,后者如万里长征,困难重重,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是在入身天地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在影像中可以看到,天地生灵均有一特性,就是姓名,他想了很久,由衷而发,出口念来:

独在天地封南北,

孤身飘摇觅东西。

一扫东西南北中,

战天战地战红颜。

挑出每句第一字,得其名——独孤一战。

“独孤一战?不过一姓名而已,就叫独孤一战。”他灵光一现,喃喃自语。

还有,他要封住自身的袤之力,只有封住袤之力,才可以安然穿过以广之力在天地周围布下的青芒。

当下也不多想,他敞开胸怀,伸展双臂,让周身灼热的红光流动起来,继而张开嘴巴,深深一吸,就把这些红光源源不断地吸入口中。

入口即封,封于丹田气海之内。此过程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时辰,最终才得以完成。

浑身如散了架,疲惫不堪,精疲力竭。他休息了片刻,但是眼前由袤之力幻化出的影像也随之不见了,难道说封印了袤之力就等同于凡人吗?

带着这个疑问,他举起了右手,如先前一样,从左及右,画弧般急转。消失的影像忽然再次出现于眼前,只是这次变得模糊了许多,清晰的程度要远远低于先前的影像。

原来如此!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被创造出来的天地,皆由女娲指派的神仙管辖,所以天分三十六重,地狱有十八重,每重划分职责所在,各宫各殿按标准履行,下分到各个神仙,尽职尽责,有条不紊。

至于阳间红尘,虽有帝王管辖,但神仙们依然不能袖手旁观,生怕有人造次,生出不轨之徒。所以,在神州大地上藏匿着许多神仙,他们平日里只做修仙悟道,看似不问红尘,可一旦红尘有变,能祸及三界,他们便纷纷现身插手过问。

要说红尘之间仙境分布,大体有三山五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诸多小圣地。

独孤一战离开太玄空间,乘虹飞跃天际,第一站进入天界的大罗天,也就是第三十六重天。这里是天地最高的一重,独孤一战报以希望,希望女娲就藏在此间。

脚下虹光掠过一层淡淡光晕,忽然心清气爽,感觉体内一切污秽消失殆尽,身体陡地变轻,脚下一深,人便从空中跌落下去。

上面是一层薄薄的紫气,踩在上面毫无知觉,紫气随意而动,像波浪一起一伏,人的身体自然也跟着一上一下。往前的地方,有一道圆形的极光,在极光内有一个白色的亮点。亮点乍一看一点点,但越看越觉得硕大。

独孤一战朝它走去,追着亮点进入了圆形的极光,有一刻眼前突然一黑,或许是因为眼球的不适应所致,但马上绚丽起来,一座漂浮在紫气上空的宫殿耀然于眼前。

以通天神目透视,宫殿非比寻常。整体呈太极之状,以圆光架构而成;其中门面为首,阴阳两仪各占一半;四方之窗分别为东方少阳属木、西方少阴属金、南方太阳属火、北方太阴属水;中央尚有一台基属土,以云为托,随云而动。其它构建,天之顶,坤之面,风之壁,雷之梁,水之柱,火之脊,山之檐,泽之饰。

更令人惊奇的是,宫殿分为十层,每层都处在不同的维度空间。独孤一战走近它,再用尘眼一瞧,赫然两个金光古字写在门上,辨认半晌,方知是无极二字。其中无字在半阴门,极字在半阳门,两半合二为一,形成阴阳两仪。

独孤一战凝聚神力,打开无极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三团圆光,在圆光之内有三张栩栩如生的仙家画像。可见三像苍颜白发,鸾姿凤态,正端坐于仙坛之上。

从左往右,一仙右手执太极图,左手执玉如意,名曰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一仙右手执玄珠,左手虚拈,名曰玉清圣境无上开化元始天尊;一仙双手执太极神扇,眼神俯视着世间万物,名曰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原来是天地的三位主宰。”独孤一战审视了一会儿,记住了三人的模样和姓名,转而一想:“不知这三位上仙的法力如何?若有机会,一定要试上一试,以便了解天界神仙的真实实力。”思绪未了,忽听画像背后传来轰鸣,轰鸣中带有金石撞击之音。

独孤一战急忙绕开画像,朝后一望,可见远处有一座九丈高宝塔,曰昊天塔;塔顶竖立一块玉石,玉石晶莹剔透,五彩斑斓,高三丈六尺五寸,围圆二丈四尺,上有九窍八孔,名曰天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