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清明(1 / 2)

 自杏花村离开后,姜蝉师徒四个又往其它沿途景点去了。

这次出游与姜蝉自己出游不一样,她是专门带着弟子们体验红尘的,所以,只要有点意思的东西,他们一路上都没有放过。

这不,他们此时正碰上了清明节。

说到清明节,姜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娘子了。

没办法,在前世,随着社会的越加发展,那些遵守旧俗的人也就越稀少。

就如姜蝉,她除了过年,平时是不会回去进行扫墓之类的。

毕竟工作忙,匆匆来去一趟实在太累。

说到底,不过是不够重视那些罢了。

但今生所处社会显然不同,这是一个对于祭祀这件事儿很严肃的社会。

也是在今生,姜蝉才了解到清明节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日子。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它兼具了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

作为祭祖节日,它是肃穆的,人们会在这天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但它同时又有另一个意义完全相反的主题:踏青郊游。

为什说是意义完全相反的,因为踏青郊游是欢乐的。

人们在这天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

一个节日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主题。

也许这就是先人们所追求的“天、地、人”的和谐合一吧。

也是在今生,姜蝉才知道原来植树节也和清明节有关。

也是在今生,姜蝉才知道原来清明节有那么多的其它习俗——

除了扫墓祭祖、踏青寻春,它还有植树,放风筝,插柳,荡秋千,斗鸡,蹴鞠等习俗。

哦,还有吃青团的习俗。

虽然它的习俗这么多,但对于穷人家来说,除了扫墓祭祖,其它的都是空头。

而且就算是扫墓祭祖,姜蝉一路行来所见,重点也在“扫”字上。

代入所处环境想想,也能理解事情的缘由。

毕竟自己都填不饱肚子,哪里来的那么多祭品呢!

天天忙于生计,又哪里来那么多时间踏青游玩之类的呢!

能够专门空出时间,去坟上将杂草之类的拔干净,就是对先人的一片感念之心了。

虽然穷苦人家是这样,但稍微富裕点的人家,对于先人的祭祀还是很隆重的。

各种纸烛香蜡,各种果品时令,各种饭菜纸人等等,只要有条件办到,那肯定是尽己所能办得妥妥体贴的。

真的是“事死如事生”了。

当然,那些富有之人,在清明这天的其它习俗上也是不吝于去实现它的。

要说将这些习俗执行得最全面的,绝对要属书院了。

也许有的书院比较古板,但更多的还是很遵循这些节日的。

毕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类观点,自古以来就有。

古人的心眼可比我们多多了,也灵活多了。

虽然受制于消息、知识的流通不畅,他们可能没有后世那么广博的见闻,但论心眼,大多数的后世人放到当时,绝对都是一个傻白甜。

就如姜蝉。

环境影响性格,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