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游说花案(2 / 2)

“可你那眉公自己不怎么学高古之法啊!想来你正是看出他此病,你的笔墨才能收放有度,在分寸拿捏上就掌握得极好,你人聪明,且勤勉,所作又发自至诚,自然不同凡响!”周邦彦捻须笑道,“实不相瞒,我观官家的书法与画作,也兼具形、意二者之长,卓然一代大家啊!”

师师噘了噘嘴,赧颜道:“看学士说的,怎么能拿小女子与官家做比,我才有几方眼界!”师师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于是补充道:“官家秀衮披体,玉食万方,合一国以奉一人,内府所藏之富,我辈岂敢望其项背?”

小芙进来,给二人奉了茶,待用过了茶,周邦彦忽而笑道:“如今市面繁荣,凡各色店铺,无不争相购置书画做装饰之物,以师师你这等手笔,依老夫来看,出手一次,总该在五百两上下才确当!虽说从来没有靠售卖书画为生的行家,可如今却不同了,有朝一日,师师你恐怕还可以靠这桩营生立身呢!”

此话一出,师师立即来了精神,能多赚点钱或者增加一种傍身之技自然是好的。师师对于当年东坡先生的穷困一直耿耿在怀——想当初,东坡先生厌倦于官场的气氛,也不愿跟弟弟分离,一直有归隐之志,想要盖一处宅院同子由比邻而居;可是他收入微薄,一直未能如愿,只得空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再有那苏老泉,一介布衣,半生漂泊,求官而不得,生计困窘,多年来一直想在洛阳定居而苦于囊中羞涩。

师师明白,即使自己将来不能有一个理想的归宿,若是钱财上宽裕些,也能多一份逍遥自在,而且还能帮助别人。

不过师师有些不敢相信周学士的话,于是轻笑道:“学士说笑的吧,我的画作若是拿到市面上,一百两顶天了!若是临摹名作,不具名的话,二百两倒有此可能,呵呵!只是太过辛苦!”

“凡世人有几个真正懂得丹青之道的?无非是跟风罢了!”周邦彦一扬手道,“见你名头大,自然会来争相出高价购求!别说你有真才,就算没有,却薄有虚名,那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呵呵。”

“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实心来说,我一个风尘女子,本不该奢望画艺有成,可如今既入了此道,更不该奢求名声!若一味强求,反自取其辱!”师师言罢,不禁有些黯然。

周邦彦以关爱的眼神看着师师,忙道:“何必妄自菲薄?若只看书艺、画艺,谁敢轻看了你不成?世间虽不贵女子多才,可天地造物既如此,也自有它一番道理!怕是只怕女子才情盖过男子,那才叫男子无地自容呢?哈哈!”

“呵呵!学士别宽慰我了!”师师恍然道,“怎么听着学士这话像是有备而来呢?学士此来,莫不是做说客的?”

周邦彦抬手指了指师师,笑道:“真是冰雪聪明!做说客确实不假,可刚才那也是老夫的一番肺腑之言哪!你想啊,若是此番你能再获魁元,必然锦上添花!退一步讲,万一真的失利,也定有所得,不虚此行呢!”

“此话怎讲?”

“此番遍邀了京城名士,限定每位姑娘展示四种才艺,师师你尽可把你的书画才艺挥洒出来,到时经名士们一同裁量,获得佳评后必定声名大噪!”

师师闻听此言,确实心中为之一动!若是自己的一幅画作能卖到五百两左右,那将来就更多了一种傍身之技,确实不错。师师站起身走到窗前驻足了片刻,回身道:“好吧,这两天我再想想,后日就给妈妈一个准话!不过,这回请的名士,到底都有谁?”

周邦彦于是将那二十多位名士的名字一一说出,大部分都是师师熟悉的,也算名至实归,当周邦彦又说到有“洛阳名士朱敦儒”时,师师于是惊诧道:“怎的还有朱先生?这可是稀客啊!”

“近日他正好到汴京游历,遍访诸友,两位乐官就拉上了他!”

“看来非要去一睹朱先生风采不可了!”师师爽朗地一笑道。

其实师师对自己的丹青功夫虽然自信,可她还是拿不准时下的行里人将如何给自己做评,而且醉杏楼的门槛太高,往来的客人一年也没几个,其中更乏那些虽然才名在外却囊中羞涩的名士,所以师师真正想的,还是要在名士们面前一展书画长才,若是真得了美誉,那将来靠书画糊口就不是奢望了,至少也可添补日用。因此到了后日,师师便正式回复了李姥,要她去张、孟两位乐官那里正式为自己报了名。

除了展示书画才艺,师师还决定自制自歌,把自己平素写的一首得意小词《永遇乐》在花案时唱出来,不过她心里没有底,特又请了周邦彦前来帮着自己润色了一番,最后便定稿为:

白杨花发,晴日霏霏,春光正美。黄鹄帘垂,燕子低飞,一任东风醉。双去双来,依依偎偎,将雏飞向旧垒。秋夜凉,忽然风起,相呼飞渡江水。

风高浪危,那堪伤摧,拆散东西难会。红径紫陌,芳情断绝,人间更衔悲。朱户琼窗,旧侣梦违,最苦此中滋味。卫佳人,红颜憔悴,每愁独归。

周邦彦改了几处,比如原来的“人间更多悲”已被改为“人间更衔悲”,显得更文雅些了。待师师看过修改稿,不由神采焕发道:“经学士妙手润饰过,真化腐朽为神奇!多谢学士,这回小女子底气更足了!”

“呵呵!老夫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周邦彦深情地凝视着师师,忽而长叹一声,“老夫真是三生有幸!听你自制自歌,则是名士佳人合而为一,千古来韵事韵人,未有出于此者!”

【1】古时少年指青年,往往代指一些不务正业的街头青年。

【2】崇宁四年(1104)政府发行的一种取代交子的钞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纸币,有兑换券的功能,是一种领钱的证书。

【3】指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