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下注(1 / 2)

四野微澜 廿夏 0 字 2020-09-30

 越觉得时间过得慢,时间就越慢得像叶子上的蜗牛。窗外的日光缓缓落下,星月如约升起,鸟鸣虫啾细不可闻,夜色如水漫上心头,久久不肯弥散。

越觉得时间过得快,时间就特别快地从指缝溜走。夏天的冰镇西瓜,秋天的梧桐落叶,冬天的第一场雪,还没回过神来,新的一天又打开了。

再过几日就是除夕,忙碌了一年的百姓们抓紧最后几天采购年货。顺京城大大小小的商铺不肯放过商机,伙计们站在街口大声招揽顾客,一个比一个卖力,处处摩肩接踵,人人喜笑颜开。

景明侯府早早把红灯笼挂上,不为别的,今天是孟星澜的生辰。

林栖迟开口问的,说不管过去如何,蓁蓁总要有个生辰,好穿新衣,拿红包,长大一岁。

孟星澜想了半天,决定这么跟林栖迟说:“生辰是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过往,她想统统埋葬。

这一天很好,是她每一年最喜欢的一天。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兴高采烈,不论认不认识,看到她会跟她打招呼,祝福她。

就像是生辰一样!

于是景明侯府从今年起,除夕前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筹备——给孟星澜过生辰。

一大清早孟管家守在小院外等她出门。孟星澜今日穿了身正红襦裙,上披雪白狐皮大氅,娇俏可爱像个小新娘一样。

孟长怀笑着递过去一个红包,拱手道:“大小姐平安长大,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孟星澜福身回礼后接过红包,笑意填满了脸,轻声说“谢谢孟爷爷”,说罢主动去牵孟管家的手。一老一小在晨光薄暮中穿房过屋,朝佛堂走去。

再一次给祖宗们磕头,今时不同往日,孟星澜这回磕得心甘情愿。她手执线香,默默念道:“孟氏列祖列宗在上,晚辈孟星澜给各位祖宗磕头。感谢孟氏庇佑,星澜知恩图报,今后定孝敬双亲,以报春晖。”

早饭后,孟执堂和林栖迟带她出门乘马车,去往大觉寺。

顺京北郊的砚安山连绵百里,山虽然不高,奇秀山景倒是不少。大觉寺作为皇家寺院,就坐落在妙青峰上。关于妙青峰,传说由于周国开国皇帝仁德爱民,感动上苍,佛祖特意搬山而来。待云雾退去,山上的大觉寺闪闪发光,竟是佛祖亲手点化的寺庙。

数百年匆匆而过,大觉寺作为皇家寺院,盛名长隆。不过纵是皇家寺院,也不只接待皇家。时光荏苒,这里也渐渐成了老百姓出城消遣最爱去的地方。毕竟佛祖面前不分贵贱,百姓许愿也很灵。

孟星澜被领着给各位佛祖磕完一圈头,又捐了功德,孟管家给的红包还没捂热就不翼而飞了。

林栖迟和她站在方丈的禅房外头,等孟执堂跟方丈说完话再一起离开。

这些日子养下来,她的身子还是单薄,只是冬天穿得多,看不太出来。

林栖迟是知道的,那张白皙粉嫩的小脸就从没圆润过。他接长不短地给孟星澜吃开胃的汤剂,炖各种补药,每回她都一饮而尽,比吃饭还利索,可就是不见效。时间长了也就随她去,不再绞尽脑汁去喂她。

“蓁蓁,我们来对对子罢。”左右无事,两人站在廊下望着冬日萧瑟院景,有些无聊。

“好罢。”认字认得差不多,林栖迟就总找她玩对对子游戏,说诗书都是死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有意思。

“嗯……白雪翠竹。”林栖迟笑着看景,随意起个头。

“乌鸦清风。”孟星澜词汇有限。

“一片白雪掩翠竹。”

孟星澜傻眼了,还带玩这么花的?她低着头想了又想,不确定说道:“两只乌鸦乘清风?”

林栖迟含笑说道:“一片白雪掩翠竹两三日。”一场雪最多也就两三日化了。

孟星澜围着林栖迟绕圈圈,原来对联还可以这么玩。难是真难,好玩也是真好玩,她想不出来,但不肯放弃,继续绕圈圈。

林栖迟也不催她,含笑看着她冥思苦想。

孟星澜根本不搭理他请来的教书先生,横眉冷对,搞得老先生满腹委屈,不过三日就受不了被无视,自请离开。

无法,他和孟执堂两人只能自己教,手里有什么书,就教几个字。

“两只乌鸦乘清风万里云。”她尽力了。两只乌鸦乘着风飞过万里,也不知道能不能飞那么远……

“聪慧!”林栖迟乐得眉眼弯弯合不拢嘴,真是个宝贝!虽然见识少了点,万里云这个气势相当辽远,没想到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格局。

孟星澜听到夸赞,虽不知道好在哪里,也开开心心接受了,小脸笑得如花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