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掰手腕,鲁提辖(1 / 2)

 杨岳拿出了火箭筒。</p>

既然是主力部队,那就要武装到牙齿。</p>

对于主力部队来说,没有攻坚能力怎么行。而火箭筒,无疑是最有效的单兵攻坚武器。</p>

华夏战场的防御工事强度,和欧洲战场是无法相比的。那边动不动就是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150毫米榴弹炮都打不穿。在这边,大部分都是砖混结构,一般的75毫米直射炮就能够摧毁。何况是火箭筒?</p>

现在,郑楚的手里已经有四门75毫米野战炮。攻坚能力大大增强。</p>

但是还不够。还需要用40火作为补充。否则,对付一些隐藏的地堡什么的会很麻烦。野战炮是无法直瞄的。</p>

直射炮和火箭筒的组合,足够在华夏境内横扫全场。</p>

“这是……”</p>

“火箭筒。”</p>

杨岳简单的讲解。</p>

郑楚马上叫来三十名战士,跟着杨岳学习。</p>

他敏锐的察觉到,以后作战,这种武器是要发挥大作用的。消灭鬼子的炮楼、碉堡什么的,不在话下。</p>

</p>

杨岳直接演示。</p>

对着废墟就是一发火箭弹。</p>

“嗤!”</p>

“轰……”</p>

一声巨响。</p>

废墟被狠狠的炸开一个大豁口。</p>

众人都是面面相觑。</p>

眼神里充满了惊喜。</p>

好厉害。</p>

难怪可以将炮楼都炸碎。</p>

如此凌厉的破坏能力,什么样的炮楼都挡不住啊。</p>

哪怕是城墙之类的,估计也是击发火箭弹就可以摧毁。如果是有十发、二十发的话,花岗岩城墙都能够打碎。</p>

“一发不够,那就两发。”</p>

“两发不够,那就三发。”</p>

杨岳的讲解简单直白,粗暴直接,一听就懂。</p>

事实上的确如此。只要是有足够的火箭弹,陆地上的绝大部分防御工事都能摧毁。</p>

“嗤!”</p>

“轰……”</p>

每个战士都尝试了一发。</p>

杨岳是肯定不会吝啬的。</p>

直接给了郑楚十具火箭筒。还有三百发火箭弹。</p>

这个东西,主要的技术含量是在火箭弹那里。就算是日本人搞到了,估计也是很难仿制的。</p>

况且,日本人就算是仿制了,也没什么用。他们又不缺乏攻坚武器。</p>

在东亚战场,日本人的武器还是压倒性的。</p>

除非是用来对付美国人的坦克……</p>

唔,这个就有点糟糕了。</p>

以40火的杀伤力,美国人的谢馒头估计一发都扛不住……</p>

算了,暂时不要想到那么长远。</p>

太平洋战争都还没有爆发呢。想那么多做什么?</p>

“我们也接到了向津浦路靠近的命令。”郑楚和杨岳研究作战方案,“你说,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解救淮南支队。”</p>

“不能过铁路。”杨岳说道,“铁路被日寇封锁了。大部队过不去。”</p>

“那我们怎么办?”</p>

“你们就在这边大闹天宫。专门拔鬼子的炮楼、据点什么的。造成的声势越大越好。让鬼子以为是有千军万马到来。不得不分兵防御。”</p>

“就这样?”</p>

“对!就这样!”</p>

杨岳肯定的回答。</p>

郑楚的一个营,如果是投入那边的战场,估计没多大的水花。</p>

日本人投入的兵力,足足有七个联队。三四万人。他这几百人扔进去能顶什么用?还不如用在外围,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后果。</p>

有四门75毫米野战炮,再配合10具火箭筒,没有什么据点是拿不下来的。</p>

就算是攻打县城也没有问题。只是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p>

总的来说,还是将周围的大小据点拔掉最后。有利于以后我军的行动。</p>

刚好,眼下的江淮地区,日寇的碉堡、炮楼很多。日寇就是以其作为控制周边区域的重要手段。</p>

如果是将日寇的碉堡、炮楼都摧毁了,就等于是摧毁了日寇对周边区域的控制。不但是能够消灭据点里面的日寇,还能解放大量的老百姓。</p>

有人,就有部队。</p>

有人,就有粮食。</p>

有人,就有战斗力。</p>

“行!”</p>

“咱们就拔据点!”</p>

郑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p>

他决定将部队分成两组。分别去消灭附近的据点。</p>

每组都是配备两门75毫米山炮,外加加5具火箭筒。相信拿下鬼子的据点不在话下。</p>

“我会尽可能的动员更多的地方部队参战。”郑楚信心满满,“造成浩浩荡荡的声势。如果鬼子不回援,我们就将这一大片区域都光复了。如果鬼子回援,我们就带着鬼子打游击。将鬼子拖得距离铁路线越远越好。”</p>

“可以。多余的武器装备要尽快的分发下去。增强地方部队的战斗力。”杨岳补充。</p>

顿了顿,杨岳又问道:“我们附近,还有其他兄弟部队吗?”</p>

“没有。只有我们一个营。其他的兄弟部队距离都很远。”郑楚很遗憾。</p>

“那我们附近有可能用得上的友军吗?不需要增援我们,只需要出击鬼子,给鬼子造成压力就行。”</p>

“也不是没有……”</p>

郑楚沉吟片刻,提供了一个人的名字。</p>

这个人叫做鲁铁。是忠义救国军的一个旅长。手下有三四千人。</p>

忠义救国军的成分非常复杂。很多人都打着这个番号。但是背后投靠的人各自不同。有的投靠日伪,有的投靠重庆,还有的悄悄抗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