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战(4)(1 / 2)

灰色 situhan 0 字 2020-09-15

 李久在进行这个袭击的计划时还是想了很多的,好在安县的县委书记是自己的女人,工作好做,所以他才敢大着胆子给鬼子来了一次狠的。如果认为仅仅是炸了二个车站就算完事,那就错了,李久的主要目的还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现在在路上伏击的战斗进行的。

村上率领鬼子继续向县城赶,可是在他的前面,李久率领着七排就拦截在那里,而打完了伏击的安县县大队和小贾的一中队也在快速的从两侧包抄上来,李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彻底的消灭鬼子的这两个中队。

消灭多少伪军对敌人的震慑程度都是有限的,只有大量的消灭鬼子,对敌人的震慑才是致命的。璋德县的伪军为什么那么听话?原因很简单,因为八路把鬼子打得出不了城门,连皇军都不行,我们伪军还充什么大头蒜?老实呆着捞点钱才是道理。这就是狠打鬼子后给对手带来的广泛影响。

璋德县的细川可谓是是煞费苦心的想以华制华,可偏偏就是他手上的“华”基本上都是油滑的“滑”,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就是那个有本事的彭大牙不也是被八路给把牙拔了?现在据说是去天津找人来帮忙,可现在安县打成这样,那小子估计一时半会也是赶不回来。

而李久经过仔细的算计,他分析判断回城的鬼子会分兵,加上他连续的用“麻雀战”挑逗对方,迫使鬼子一次次的分兵,这样就把一大坨鬼子像削萝卜那样一点点的削得就剩下一个中队了。对付这一个中队李久是有信心的,因为,在与鬼子的正式对阵中,七排还从来没有使用过“重武器”,一旦七排的重武器开火了,鬼子一个中队是很难顶得住的。

埋伏在距离县城还有15里的地一个土岗上,七排的人分散着潜伏在这里,七排的这三十来号人是骑着单车绕了一个大圈子提前到达这里,此时的战士们正在啃着干粮喝着水,每二个人还有一盒鬼子罐头密西,现在就等着鬼子来了。

说,这些人大摇大摆的骑着单车满世界跑就不怕暴露吗?不怕,这一点李久算的很清楚,他们都是便衣打扮,李久还弄了个墨镜戴着,侦缉队的线人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这两种人看到了都会以为是侦缉队出行,侦缉队的线人不会去找这个霉头去打什么小报告,弄的不好,这些人就来找自己的麻烦。老百姓会向抗日干部报告,可报告最后要送到钱屸这里,就李久那一身打扮,钱屸还能不知道是谁吗?无非是一句“知道了”就把报告压下去了。

要说苦,就苦在安县县大队了,刚刚打完一仗,战利品交给了地方干部,然后整个大队就开始玩命的跑,他们要追上已经走远了的鬼子,刘大树说了,“能不能吃上肉,就看我们的两条腿了!我们安县县大队现在已经脱胎换骨,可不能光让客人吃肉喝汤,我们啃骨头,这样的傻事我们不干!”

这一跑起来就看出差距了,同样是打完伏击向鬼子方向快速移动,人家璋德县一中队人生地不熟的还跑在了前面,安县县大队硬是差了那么一点。

李久守在这个叫小王陵的土岗上,不管县大队有没有赶过来,他都要打,如果县大队和一中队按时赶了过来,那么吃掉眼前这股鬼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战斗,如果他们没有赶过来,李久也就只能击溃这股敌人,想要全歼就有难度。

在路上,村上下令埋锅造饭,本来想赶到县城外围的镇子去吃饭的计划没有实现,相反还耽搁在路上了,同时,他派出的通信兵把路上的情况向城里报告。村上没指望城里还能派人出来接应他们,城里到底有多少兵,他心里清楚。

虽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可是江口却是食不下咽,没有一点胃口。二个火车站的被毁,让他感到了“亚历山大”。就在这个时候,骑马的通信兵把村上的报告送到了他的手上,看到村上受到的损失,江口连脾气都发不出来了……

连续几天的土八路袭击已经让江口的神经都快崩溃了,看到现在的报告,他都不敢相信,“难道是八路军的主力到了安县?这不可能啊?他们是飞过来的?”

江口是有权力这样怀疑的,以他在支那的作战经验来看,要想吃掉皇军的一个中队,如果是国府军队得需要至少二个团以上,在他帅军南下的时候,自己的一个大队就撵着国军的一个师疯狂的追击。自己的一个中队全部阵亡,这得需要多少八路军来打?他算不出来,可即便是八路军的战斗力比国府军高一些,至少得一个团吧?那么在安县这个平原小地方,哪个地方可以藏得住一个团的兵力?从袭击火车站的战况看,八路军显然是派出了小部队,可如果是这支小部队就吃掉了自己一个中队,那这个小部队的战力就恐怖了,江口自认为在整个皇军的序列里恐怕没有什么部队可以抵挡得住这样的攻击能力。

江口想来想去,也是毫无办法,只能让通信兵给村上带去“快快返回”的命令。难道说他不能向上面要增援吗?能,可江口三十六开不了这个口。一个小小的安县,驻扎着2500人的大号部队,连敌情都没有搞清楚就要求“战术指导”?那你江口干脆切腹向天皇陛下“谢罪”好了。事实上安县的鬼子驻军不能说少,关键是江口是从野战部队出来的,不懂得如何在留守的地方“排兵布阵”,他只认为几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应该派兵驻守,不懂得如何集中兵力预防万一。事实上他派出去的那两个中队就是他手上唯一的机动部队,再叫他拿出机动部队去接应?让他去哪儿找?说起来驻扎在安县的是二个大队,可其中一个是铁路护卫型的部队,他们的专长是保护铁路,论起野战来,那个大队的战斗力最多与齐宝光的伪军不相上下。这个情况以前江口不觉得,可是李久一来就看穿了鬼子的外强中干。

安县的工作当时开展不起来,最关键的并不是鬼子频繁的扫荡什么的,而是以花长海、齐宝光为首的地方武装势力助纣为虐,仗着鬼子撑腰,在安县大搞白色恐怖,所以,李久一来,主要目标打击的其实是侦缉队和伪军,他很清楚这些人是欺软怕硬的本性,因此一来就下狠手,等到这些鬼子的爪牙和耳目被打掉,就那几个鬼子,李久还真是没看在眼里。

李久不会想到打进县城,赶走鬼子,他很清楚这是个长期持久的国家战争,双方的僵持的平衡点就是,“我不打你县城,你也别出来祸祸百姓”,这一点,八路军好掌握,可是鬼子往往不干,不干怎么办?那就是打,打到你干。璋德县的细川就是这样被八路军打得出不了城门,你认为细川不觉得憋屈?细川当然北憋屈了,可他能有啥法子?出去的越多,伤亡就越大,而他找上面补充兵员的难度更大,如果都玉碎了,那县城也守不住,自己的结果要么是切腹“谢罪”,要么是被送上军事法庭枪毙,与其那样,还不如就守在县城里,好歹也算是个“驻军”啊!老谋深算的细川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鼓励彭大牙去扩编侦缉队,放纵刁得贵与土八路私下往来,而他自己的守备部队就是不出城,也不去守什么据点,事实上遵守了战争相持时期的平衡规则。

李久靠在土堆上晒着太阳打了个盹,舒坦极了,小乙过来捅醒了他,“连长,鬼子来了,距离这里还有二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