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班(2)(1 / 2)

灰色 situhan 0 字 2020-09-15

 李久的话哈喇子没听懂,小贾在思索,佟乐这憨货裂着嘴笑,只有小红旗一下子明白了。“那啥!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开枪,我这枪的配弹就配20发。”

“哥,这是为啥?清一色的使用一种子弹不是更方便咱们吗?”小贾问道。

“谁给咱们清一色的供应七九子弹啊?”李久戏谑的问着小贾,“我们的子弹也好装备也罢,要从我们的敌人那里获取,铜锣那挺机枪是吃子弹的老虎,一场战斗下来没有几百发也要几十发,而步枪要跟着一起争的结果就是每只枪配弹不超过十发,三连那天要是子弹充裕,能叫鬼子那么猖狂吗?”

还有句话李久没说出来,好歹他也算是到了八路军这里有些日子了,他是极不赞成那种“平均主义”的,尤其是在战斗部队的弹药配置上,在李久看来简直就是“胡扯淡”。每个人的战斗能力不一样,技能不一样,有的会打枪有的会投弹,这能平均吗?宁可没人五发十发的去打那种捉襟见肘的窝囊仗,也不集中火力去打突击,在李久看来,真是“笨死了”!

“好了,从今天开始,咱们七班的人就算都到了。别人在训练,我们也要训练,不过我们的训练跟他们不一样。”李久说着站了起来,“我已经看好了一个地方,现在集合,我们去那个地方开始最基本的单兵战术训练。”

也许是李久的气势,也许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名词,哈喇子也规规矩矩的站到队伍里。七班,铜锣的个子最大,却是站在倒数第二的位置,排头兵是小贾,跟着是哈喇子,然后才是铜锣,至于缺德孩子则是排在最后。

当独立团最奇葩的队伍走过操场向后山坡走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新兵都瞪大眼睛看着,无论新兵连的教官周铁怎么喊都不管事。

小红旗是独立团的特别人物,除了新兵就没有他不熟悉的。李久担任七班班长后,缺德孩子在团里上蹿下跳的折腾,无他,七班要干的事情都得“有手续和批准”,占用地主宅子废墟也需要,还有七班的军装也很特殊,除了小贾和哈喇子两人的军装是大众化之外,骆驼和铜锣还有他自己都是需要特别照顾的。

团部供给处的“一把手”黄处长找到村里的妇女帮着改了几套军装,首先是给铜锣和李久做了几套大号的军装,其次是给身材矮小的小红旗单独做了小军装,这种巨大的极端也就是在七班有,其他连队倒是没有这么大的差异。

黄处长被叫“一把手”是因为他因为伤了一条胳膊,最后锯掉了,只剩下一支左臂,大家就管他叫一把手。一把手管后勤还真是一把手,认真仔细。自打有了七班,他就留意七班的特殊,一是有两个全团最壮实高大的两个人,二是有全团最矮小的一个兵,这些数据他要记录下来,以后无论到哪里去做军装,都不能忘记这个特殊。当然,小红旗上缴的那些从鬼子和伪军身上搜刮来的钞票和大洋也是起到了作用。别的连打仗上缴的无非是枪支弹药,*都不多,可这小红旗第一次上缴的却是钞票。一把手正发愁到山外买盐巴和布匹没有钱,没想到小红旗就交上来钞票和银元。嘴巴上咬着烟斗的一把手算是知道为啥胡大哥说这孩子贴心了,知道团长政委为啥总是惯着这小东西了,这小鬼太会来事了。

在山坡上,李久从单兵掩体开始讲起,亲自示范如何挖掘,什么角度,坡度。

让李久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来自农民的士兵对挖坑之类的事情理解的非常快,尤其是小贾和哈喇子,一个上午,他们俩就能熟练的挖单兵掩体,至于挖战壕之类的就毫无挖掘的技术含量了,有的是战场布置的角度和弯度,还有配置火力的问题,但那是高级班的课程了,李久也就暂时不教了。

接下来的就是单兵战术动作,如何在战场上奔跑,如何观察敌方的火力点,如何与战友协同前进或相互掩护的撤离……七班的训练含金量很高。

每天早上的跑步也是大出李久的意外,因为这些战士就是不用训练也能轻松的跑完20里,除了小红旗。就连铜锣这个只当了三天伪军的憨货也不成问题。后来李久明白了,这些来自农家的孩子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体力的问题他们在没有参军之前就都解决了。他们需要的是营养,只要不饿肚子,他们要跑起来能把敌人拖死,当年的红军硬是把中央军给拖垮了,把四川的双枪兵给追的没有脾气,这几乎是红军从成为工农子弟兵的时候就有的天然属性。

而李久原来所在的军阀、东北军乃至中央军的队伍,虽然也有农民参加,可大多数是来自无业游民和一些山头的土匪,从本质上说,这些人都属于好逸恶劳的那一类人,平时不锻炼,一旦需要脚力的时候就跟不上。伪军更是没有训练,一打仗就没有不拉稀的。

在训练七班的时候,李久同时也是在训练自己,训练自己对八路军军事行动的认识,训练自己该如何打造出一个自己风格的军事战术。

“老乔啊!关于无名村的情况你看了报告了吧?我是这样想,那里作为我们的眼睛还是要建立起来,否则我们的报警时间太短了。”团长易云龙说道。

乔一得是知道自己这个老搭档的习惯的,端起自己的搪瓷缸子慢慢的喝了一口水,那意思是“你继续说,我听着呢。”

“我是这样想的,七班长李久在进入大柳庄之前曾经在无名村带过小半个月,这次又去救了无名村的村民,他对那里是熟悉的,而且,他是个老兵,很有战斗经验,咱们的七班又是个半拉子,不如放到那里去给咱们当眼睛,不要求他们如何阻击敌人,能提前报警就行。”易云龙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七班的情况比较复杂,从班长到战士,没有一个党员,单独出去执行这样长期的监视侦查工作可能不合适,我建议还是再等等吧。”乔一得从政工角度考虑,易云龙也不得不服气,乔一得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马上就是春天了,估计鬼子对根据地的清剿会松一段时间,不到秋收的时候鬼子大部队不会来。”

“这是你们政工科得到的情报吗?”易云龙对这个情报很感兴趣。

“不是,这是我与李久聊天时他分析出来的。我认为他分析的很有道理。”

“他是如何分析的?能把你这个大知识分子说服可不简单。”

“他的分析其实很简单,第一,鬼子刚刚占领了大片沦陷区,需要时间消化,建立地方政府,成立伪政权等都需要时间,同时,鬼子还要建立适合他们战时的各种通讯、交通、后勤补给等等,都需要时间,所以他们抽不出时间来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