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巫陵港模式(1 / 2)

 第一百八十一章巫陵港模式

“主公,经过末将审理,巫陵驿驿丞刘晟,当地乡绅陈富,官商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共犯十余条罪行,末将依法判处斩立决,族人流放交州,抄没家产,这是他们交代的供词,和一干百姓的证词,请主公明示。//更新快//”邓艾经过两日的坐堂审理,最终把二人的罪名给坐实了。

诸葛亮接过邓艾的竹简供词,大略看了一遍,蹙眉道:“此二人所犯之罪,人神共愤,立即抄没家产,斩下二人头颅,悬挂在渡口大门上,警惕世人。”

“诺!”邓艾沉声道。

“李信,汝去把当地的儒生,都召集到大营来,我要面见他们,看看是否有可用之人,另外你从军中推荐几名有能力的基层军官出来,稍后我要召见。”诸葛亮接着对帐门口的李信吩咐了一句。

李信走后,邓艾眼珠一转,问道:“主公,莫非有意在此地设立新的军事城镇?”

“就你小子聪明,不过猜的不全对,我准备在此设立以商贸为中心的港口,名字就叫巫陵港,城池建制属县一级,本地行政官差为知县,并且成立两支队伍,一支为城防营,一支为衙兵,城防营兵五百,水陆各二百五十人,负责本地防务和军事行动,城防营主官一律称之为统军都尉,不受知县调遣,衙兵为一百二十人,主官为县尉,由知县任命管辖,负责治安和缉盗等民生,凡是进入巫陵港的人,只要安分守己,不分敌我,皆可来去自如,我要让此地,成为长江上游的一座明珠城池。”

诸葛亮这么安排,正是看中了这是一座新兴城池,自己可以随意操刀改革,完全不用担心有后遗症,哪怕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大局,如果成功了的话,就会成为一种模式。

首先是知县这个新官名,其次是城防营性质的军事部门和衙兵,这样三体结合,有些类似后世的县政府,公安局,武警部队的集合,诸葛亮让城防营的统军都尉,权利与知县平级,目的就是让双方牵制,知县有执政权,没有调兵权,城防营统军都尉有兵权,没有执政权,双方自然也就形成了平衡和牵制,这样有利于地方行政。

另外知县下面,配备县丞,主薄、县尉三人,三人下面分别有六曹,分别是功,仓、户、法、士、兵,六曹主官为知事,下面另外各有典吏各三到十人不等,根据县城的大小而定官吏的多少。

县城之中,除了知县外,县丞、主薄、县尉皆有上报权和朝见上官的职能,这样形成相互牵制,更能够加强执政权,以及中央政府集权。

这些东西,都是诸葛亮这两天根据脑海中一些后世记忆的资料,所鼓捣出来的,加上一些改变,整个政府班子,也就更简洁实用。

邓艾听完诸葛亮这套方案,思虑之下,惊叹的道:“主公这套机构,不但大大消弱了地方独裁的执政权,又精简了臃肿的机构,而且更有效的提高了办事能力,若是能够在全州,乃至全国执行,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有莫大的益处,艾衷心拥护主公的这项决策。”

“难得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有此非凡政治嗅觉,倒也难能可贵。”诸葛亮赞誉一声,道:“你立即去把我这项决策,列举出来,昭告全城,就说三日后,巫陵驿正式易名为巫陵港,到时各级官员将一一到任。”

“诺!”邓艾作揖一拜,领命而去。

翌日午后,李信召集了巫陵驿内,所有读书人,共一百一十人,来到了诸葛亮临时的营地内,诸葛亮来到队列前,翻看着手中名册,见这些人中,小的不过十七岁,大的已经年近六十,虽然都是读书人,但人员却是残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