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明末清除四大家--唐甄(1 / 2)

 想到前世学生占领立法院这种事情,想到可能出现一种无序的民主,杨昭站起来,看着王志道等人说道:“各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我们现在已经在各地建立起议会,大家也可以投书请愿,可以说王府、各省布政使、巡按使与民众沟通畅行无阻。

但你们看看你们,半灌水响叮当,竟然跑到王府门前请愿,若每个人都自恃自身特权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此将来怎么治理国家。

王志道与这五个带头的一律剥掉功名,处以2年劳役,其他的要引以为鉴,大家都是读书人,要多多用脑袋想问题啊。”

众人脸色大变,吴兆元劝诫道:“王爷,学生们虽然冲撞王爷,但万望王爷看在他们其情可悯的份上,不要剥掉他们功名啊。”

杨昭摇头道:“吴长史,我也是穷秀才出身,他们所思所想本王感同身受,这次本王虽然可以饶恕他们,但未来,未来其他人仍然可以做出这种事,如此怎么办?

按律王志道等人本该判3年劳役的,本王已经法外施恩,只判2年劳役,算是网开一面了。

吴长史,你们说王志道等人个人前途,剥掉功名服完劳役之后,他们可以选择从军,可以选择担任乡里长啊,只要他们将来愿意一步一个脚印的为民众做实事,将来干上知县、知府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啊。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本王看王志道等人眼高于顶,如此处罚他们,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改弦更张,希望他们能够从小事,实事做起,如此方可造福民众,如此方为受人尊重的大丈夫。”

看到杨昭没有堵死王志道等人仕途,口口声声还给他们设计人生仕途,吴兆元等人当然不会反对,而王志道等人也心存侥幸,竟然感恩流涕,连连向杨昭叩头,声言一定按照杨昭所述,痛改前非,真心实意的为民众服务。

在两个衙役带领下,王志道等六人被带离王府,众人看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也纷纷散去。

旁边范文光笑道:“王爷,那个不到二十岁的生员名叫唐甄,乃达州生员,颇为反对礼教,乡中以为奇才啊。”

杨昭笑了笑,拍了拍范文光肩膀,以资鼓励。

经过阅卷与公评,这次所录取的举人多主张经世致用之学,其中自达州的生员唐甄被杨昭点中为解元,来自大竹的费密名列次榜,来自内江的生员顾山贞名列第三。

唐甄字铸万,先祖为明朝皇帝朱棣老师唐瑜的第十一代孙,其名声在后世虽然不彰,但有的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列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现在唐甄年约20岁,虽然学术思想还未形成,但作为热血男子的唐甄与同时代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有感于大明连年内乱不断,建奴窃取二京,故主张陆王心学,反对程朱理学。

唐甄认为,明朝君主没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实行的是忘民、虐发、害民之政,从而造成“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摘录唐甄书籍《潜书》)。

唐甄认为杨昭新政改变了这种现象,致富于民的政改措施。认为清丈土地,清理户口,征收税赋,如此增加府库收入,而官府通过县府省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大力推行地方水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高俸养兵将银两返还给民众,如此实治实功的富民政策,民众的生活才能富裕。

除此之外,在征收税赋之后,各级官府开始致力于发展当地农业、手工业、商业。

认为白银作为贷币,限制了财贷的交换,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而杨昭致力于银钞,如此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保证社会商业货币的流通。(很多改自唐甄《潜书》,虽然唐甄如今只有20岁,但在杨昭推行新政之后,很多观点逐渐清晰,作为新政支持者,而且较为系统的论证了新政各项措施)

除了唐甄之外,还有年约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出生的大竹生员费密,在历史上费密主张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反对宋儒空虚疏狂的积习,对其抹煞汉唐诸儒的功绩表示异议。

费密与吕大器的儿子吕潜,唐甄被人称为清初四川三杰。(吕潜现在流落江浙,现在不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