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诸葛问心(1 / 2)

 对于刘基眼中的精光,诸葛亮自是尽收眼底,但却没有作出任何反映。

君择臣,臣择主。

对于诸葛亮而言,基本已经选定了刘基,那此时自然要让刘基知道自己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在刘基眼中的重要性。

“基公子,亮亦有一个问题请教。”诸葛亮道。

刘基道:“奥?孔明兄有何问题,尽管直说,基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亮想知道,公子心中对于仁义二字怎么看?”诸葛亮道。

“仁义?”

刘基一愣,有点不解,诸葛亮为何会突然提到这个问题。

“不错,就是仁义!”诸葛亮淡淡一笑,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仁义二字,说来还是出于我儒家。

公子非儒家中人,但所行之事,却是暗和我儒家精要。

曲阿放粮、由拳晚出兵、无不体现出公子有大仁,待百姓至诚。

只是,公子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护百姓的利益,这固然让人心生敬佩。

但若是站在争霸的立场上,却无疑会成为公子的缺点,若是敌人以此为突破,设计公子,那公子能如何?”

刘基沉默下来,终于是到了正面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而诸葛亮也在死死的盯着刘基。

刘基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护百姓的利益,这是诸葛亮最欣赏的一点,也是他决定投靠刘基的源头。

从本心来讲,其实诸葛亮投靠刘基,是抱着一种为了理想而牺牲的念头的。

因为刘基的这个弱点实在是太明显,几乎可以肯定,日后必然会遭受敌人针对此点的设计。

虽然刘基有着自己恐怖的练兵之术。

但拥有这样的缺点,依然会让他未来的路倍感艰难。

诸葛亮希望刘基能够告诉自己,一旦遇到敌人以此的算计,他会果断放弃百姓。选择自己的利益。

但他有不希望刘基这么告诉自己,因为如果刘基这么干了,那他与其他的诸侯还有什么区别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沉默片刻后,刘集终于一字一顿的吐出一句话!

诸葛亮一愣,没想到刘基竟然会吐出这样一句话。

作为儒家门徒,他自然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此话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但刘基在这里说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他的意思是,若果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做这些事,那就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了。

但如果他拥有足够的能力,那就要努力的施行仁义?

可是,这跟自己的问话有什么关系呢?

自己可是问的他在自己利益与百姓利益之间的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