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七年前(1 / 2)

美味大唐 唐时明月 2791 字 2019-08-06

 陷入深思中的苏掌柜回忆起十七年前的一段往事。

还记得十七年前的腊月初六,雪下得正紧。自己清早起来打扫庭院,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冻得面色青紫,瑟瑟发抖。“请先生赐些热汤与贫道。”道士稽首道。“道长请进,快随我去用些热饭菜。”见他实在冻得可怜便领他进屋,端来热饭菜并一壶热酒,那道士狼吞虎咽一番。总算面上不再青紫,有了些许暖意。那时夫人已怀胎八月,她见道士穿得单薄,便将新做的棉衣拿出送于道士:“道长,这是前日新做得的棉衣,请道长收下,以御严寒,况今日风雪甚大,且等雪住再走不迟。”那道士站起稽首道:“多谢小娘子美意,贫道自是从命!”道士也不推辞在家中住了三日。这三日中每日与我饮酒论道,言谈高雅清奇,玄妙非常。

三日后清晨雪住了,道士对我说:“承贤伉俪厚意,贫道无以为报,唯有锦囊一只,待十日后尊夫人分娩之际,打开一看便可。贫道告辞!”说罢转身出门,须臾便没了踪影。我只是觉得有些惊异,刚想打开锦囊,忽听夫人唤我,便把锦囊放在袖中进了内室。将道士的话说于夫人。夫人也觉得奇异。毕竟夫人才怀胎八月,怎么可能十日后分娩,遂觉得道士之言未必可信。恰逢当时有事要做,便让夫人将锦囊收于衣柜之内。想闲下来再看个究竟。

谁料九天后的夜里,夫人突然说腹疼难当,怕是要生产。我连夜请来稳婆,怎知夫人难产,已过去五个时辰胎儿还是产不下来,夫人呼痛的声音已渐不可闻,我在门外如烈火焚身滚油浇心一般的手足无措。正当此时我忽然想起那道士临走时说的话。急急的找出锦囊打开。里面有一对玉佩和一纸信笺。信笺上说:“观尊夫人之气,应于十日后分娩,然腹有双生之子,尊夫人恐有逆生之灾。适时,将龙凤佩分置于尊夫人之左右手中握紧,可保母子平安。尊夫人当诞下一子一女,将龙凤佩分别给孩子贴身佩戴,万不可取下。如此可保公子一生无虞,有惊无险,且命中有大富贵;而令千金十七岁必经大劫,不死而死,死而不死,劫后重生,戴我凤佩可保性命无忧。汝家门楣之光耀全在此女一身,二九之前不可许人,许之大凶,勿以寻常女儿待之。切记!切记!”所谓病急乱投医,也顾不了许多,就按道士信中所说去做,夫人果然在一个时辰后产下一对白白胖胖的双生儿女。那时,正好是道士走后的第十天。

莫非那位道长是个活神仙?竟如此神机妙算。我将那对玉佩拿起仔细端详,只见玉佩是用上等羊脂白玉雕成,如小儿拳头大小,无一点瑕疵,整块玉晶莹润泽,玲珑剔透,油润光滑,水头极佳,由两条隐隐泛着七彩的丝绳穿起。一块以透雕手法刻着龙游四海,那龙雕得鳞爪飞扬,威武中透着宽厚,于海水中或隐或现,端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直有破壁而飞之意;而凤佩上刻的凤舞九天,则是满天祥云缭绕中一只凤鸟展翼扭颈昂首九天之上,双目炯然有神,浑然一派傲视天下的英姿,迥异于寻常玉雕上温驯的凤鸟。两只玉佩可拼成一块,正好拼成一方玉锁。如此精美奇特的玉佩价值恐怕不菲。看来那道长也不是寻常人物,如此异事也许是两个孩子的机缘!

既然道长算得如此之准,宁信其有,于是给两个孩子从小带着,片刻不曾离身。说来也怪,两个孩子自从戴上玉佩之后百病不生,长得聪明灵秀又乖巧听话。街坊四邻都羡慕我有一对好儿女。上门求亲的人数不胜数。可道长说女儿十八之前许人大凶,一直不敢许人。况且颜儿十七岁的大劫始终让我放心不下。那句“死而不死,不死而死,劫后重生,”究竟何解?如今女儿的死而复生应了“死而不死”这句话,可剩下的“不死而死,劫后重生”。又指的是什么?光我苏家门楣还应在颜儿身上?莫非她命中注定能得贵婿?真是令人费解!

好在如今颜儿活过来了,活着就好,忘记些事情又有什么关系。只要颜儿还在,就比什么都强。

“大郎!”一声温婉的呼唤把苏掌柜从沉思中唤回。

“颜儿可曾醒了?”

“哦,夫人你醒了!颜儿方才醒了一会,和野儿说了会话又睡了。野儿说颜儿精神大好,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