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制样(2 / 2)

一盒铜网250块,50个装,平均一个5块钱。

许秋用镊子夹起一个铜网查看。

圆形的铜网,直径大概4毫米,非常小巧,而且很轻薄,稍微一用力就会弯曲。

陈婉清开始介绍操作,与系统影像中的基本一致。

先在干净的玻璃片上旋涂一层厚厚的PEDOT,然后再旋涂一层有效层。

PEDOT要涂的比平常制备器件时的更厚。

接着将玻璃片浸泡到水中。

PEDOT是水溶性的,泡在水中,就会溶解。

上面的有效层不溶于水,当中间层PEDOT溶于水后,有效层薄膜就会与下面的基片分离。

因为薄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大部分的薄膜会蜷缩在一起,有少部分薄膜可以伸展开来,浮在水面上。

最后,用TEM专用的铜网收集伸展开来的薄膜,得到单层薄膜样品。

“学姐,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吗?”

“当然……不是了,这是我和TEM测试老师那边学来的。”

果然不出所料啊。

……

今天韩嘉莹没来,许秋没有小弟帮忙,只能亲力亲为。

先用低转速旋涂PEDOT,再正常旋涂有效层。

陈婉清取出几个一次性PE杯,将杯子拦腰剪开,留下浅浅的底部,然后每个杯子中加入一半容积的去离子水。

因为TEM测试的是给体/受体共混薄膜的形貌,不需要测试单独聚合物薄膜的样品,所以样品数量不多,只有八个样品。

为了防止意外,每种还是要多做一个备份,因此一共要准备十六个样品。

像TEM这样的设备,测试费用还是比较贵的,有的是按照测试时长算钱,也有的是按照样品个数。

化学系的这台是按照样品测试时长计算的。

学校里内部的测试价格相对较低,要是再外面专门的测试中心进行测试,可能三四个样品就要几千块的测试费。

因此,一般导师都是在学生在确定能出成果,或者其他必须测试的情况下,才会允许他们测TEM。

除非是那种科研经费多的花不完的课题组,那就另当别论。

……

许秋将一片片玻璃基片正面朝上,小心放入PE杯中,然后在PE杯外侧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基片入水后,很快有了变化。

薄膜的边角处最先遇到水,朝上翻卷了起来。

过了一分钟,大多数的薄膜都已经脱离了基片,飘在水面上。

但是最大的那块薄膜,蜷缩在了一起。

许秋用尖头镊子挑动蜷缩的薄膜。

要是能把薄膜挑平,那自然皆大欢喜。

如若不能挑平,也没有关系。

因为挑动过程中会产生薄膜碎片,如果碎片是平整的话,也可以收集。

整张薄膜的面积在5平方厘米以上,许秋只需要取其中的百分之一便足矣。

当然,理论上是这样的。

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

比如,薄膜怎么挑都挑不平,做好样品的铜网没夹住掉了,收集了样品发现不是一层薄膜。

间间断断,许秋和陈婉清总共花费了三四个小时,才完成了全部样品。

最后,两人将带有样品的铜网收集到一次性离心管中。

保持离心管的盖子打开,放置一晚上,使铜网上的水分完全挥发,才能用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