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我知道你不在意1000万(2 / 2)

职业药师 临波倚浪 0 字 2020-11-24

这个道理,他自然是明白。

都没答应人家,开出的价码自然不会往外嘟囔。

刚刚和周院士谈完,李教授的电话就到了。

不得不说,还是自己家里人反应快。

“苏鑫,周老头是不是给你许什么好处了,你得记得答应过我的话啊,他们给的条件虽然不错,京大在国际上也是名声日隆。

但是话说回来,在那里,你获得的成就感,绝对没有在北河大来的更加强烈。

你想想,把一个全世界知名院校的相关专业,带到世界前列;和把一个华国有点名声学校的专业,带到世界前列,哪个更有成就感?毫无疑问是后者。”

得,李教授出牌的方向,真是足够刁钻。

“您放心吧,周院士给的条件不少,但是我没答应他。回北河大学,是当初我来到这里给您的承诺。绝对不会有改变的,除非……”

李教授听着正舒服,听见有除非?

当即提起注意力,“怎么,除非什么?还有除非的事情?”

“您听我说完,我是说,除非北河大学不要我,我才会考虑在京大。”

“你小子,吓我一跳。”李教授长出一口气。

“不存在不要你一说,北河大学除非都是瞎子,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老周那个家伙,没和我说一声,就先把京大要授予你学位的消息传递出去,我听见消息就赶紧给你打电话。按照我对他的理解,肯定已经和你谈过了。不过,他想要挖走你,我觉得很难,哈哈哈。”

苏鑫给了准确的答案之后,李教授终于能有心情开玩笑了。

“对了,有没有什么条件跟学校要的?我来和他们提!”

听见苏鑫决定要在北河大学,李教授心里那叫一个舒畅。

只要能把苏鑫留住,什么样的条件不能跟学校谈?

一个人有可能将北河大学化学制药相关行业带到世界前列,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

“嗯……您还别说,我真有一个条件,不知道学校能不能答应。”

李教授不假思索的说道,“能,太能了,尽管说,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他已经开始大包大揽,因为李教授相信,苏鑫绝对不会提出来多么过分的要求。

“是这样的,我在北河大学,不管是什么身份,是博士研究生也好,或者是其他身份也好。在此之外,我还想注册一个研究机构,一个属于我的研究机构。”

“啊?”

李教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还要额外注册一个研究机构干什么?

不管是什么研究,在北河大学做不就可以了么?

该申请经费的申请经费,该申请项目的申请项目。

至于所有权人,如果苏鑫有想法,可以提前做好约定。

某个项目如果是苏鑫自己付出的足够多,那么可以允许他在科研成果转化当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这些都是能都商量的,如此丰厚的条件,还有什么需要非弄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他将这些理念和苏鑫说了一番,让苏鑫确认,是不是还有必要弄一个自己的研究机构?

不得不说,北河大学给出的条件更加诱人。

能根据付出的比例来谈科研转化成果,那是相当灵活的政策了。

如果仅仅是出于对收益的把控,这一条就已经足够。

但是,苏鑫在意的不仅仅是收益。

因为就算是北河大学不给他刚才的承诺,苏鑫也能够相信,靠着科研转化的成果带来的收益,绝对会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可是,他在乎的不仅仅是财富,而是随着系统的升级,带来的各种任务,以及不方便暂时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黑科技。

比如小卫士,比如系统给的其他东西。

现在苏鑫想要研究,只能悄悄摸摸的进行。

各种表征手段,现在几乎都是在线显示。

只要他测一个数据,那边管理人员就能知道重要参数。

对于还不能轻易示人的研究来说,未免惊世骇俗。

所以,出于不泄露机密以及方便个人研究的原因,苏鑫迫切需要一个规模不小的研究机构,里边有一块属于他自己的绝密研究空间。

里边将会保存各种,从系统得来,现在还不能轻易出现在世人面前的黑科技!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是在李教授面前,还不能说的这么清楚。

他想了想,编了个理由,“老师,您知道的,有时候,科研的创意可能就是一个想法。如果在北河大学或者是继续往上申请项目经费,极有可能会被砍掉。

就算是我不申请,使用其他的项目经费进行研究,万一进展不下去,造成失败,难免会招来一些非议。

为避免类似的情况,我只有在自己的个人研究机构展开研究。花的钱来源于成果转化以及各种股份收益,做成了我可以拿出来或者是转化给企业。

失败的话,也是我自己的钱,和科研经费没有关系,也不会被别人说是浪费国家的经费。”

这……

李教授在电话另一边陷入沉默当中。

从苏鑫的角度,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他又什么超出常理的发现,申请经费不得批准的话,肯定会需要借助现有的经费进行研究。

做出来之后,皆大欢喜,做不出来就像是他说的,遭遇信任危机。

其实……

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大,越是创新越是不符合常理推断。

如果都能根据已有的成果和体系进行预测,那么人类很难有大的突破,只有发散思维,打破现有的束缚,才有可能实现科技的跨越式进步。

想通之后,李教授在心里有了计较,“你这样,我去和校领导讨论一番。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说服校领导。”

对于苏鑫的提议,李教授认为很有必要。

正像是他说的,如果有些想法不适合在学校展开的时候,在自己的实验室名下,会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西方很是普遍。

像是贝尔实验室,爱迪生实验室,最开始都是企业的实验室,后来有些获得米国财政部或者是其他部门的拨款,成为具有政府背景得实验室。

而有些则仍旧坚持独立经营,成为堪比各种大学或者是研究所的企业级研究机构。

在国内,类似的专门研究机构很少,即使有个别,也不成气候。

如果苏鑫能借着自己正在井喷的科研能力,促成一个伟大实验室,那也是青史留名的功绩!

关于苏鑫去留的问题,就这么暗流涌动的进行着,但是另一件事,却到了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