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蜂拥而至(2 / 2)

瞬间!

在红布被掀开的那一瞬间,所有的记者几乎都是膛目结舌的望着这个沙盘。

现在已经无法用沙盘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一个乡镇的微缩版。

道路,村庄,民房,山地,平原……

一切虽然还达不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但是任谁一看都能够一目了然。

“这就是我们的富源镇……”

站到了沙盘的前面,唐定国用手一指上面的地形开始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当他说道某个地方是属于闲置土地的时候,顺便将该地区的特殊性加以说明,并且将富源镇将来所要发展的蓝图逐渐的展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就在唐定国这边介绍的时候,那面墙上的红布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拉了下来。

实地的相片更加具有说服力,看着那一张张相片,在加上栩栩如生的沙盘,再配合着唐定国的讲解,不管是记者,还是邱凯南对富源镇已经有了以初步的了解。准确的说已经产生了兴趣。

随后,这么一大批人,在唐定国的引领下再次来到富源镇。

这里,邱凯南以前来过一次,印象也比较深刻。现在她还能记得当初看过的大棚,那些纯朴的面孔。

这才相隔多少时间啊,大棚里面的菜已经变成了现金,那一张张纯朴的脸上挂着的都是喜悦的笑容。

已经忘记有多久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这是一种成就感。而在富源镇,唐定国手欢迎的程度绝对超过了佟铁岩。别看那家伙现在是镇党委书记,可是他自己深深的知道,只要唐定国在这里振臂一挥,所有的人几乎都不会犹豫,哪怕是让他们把自己家的大棚拆了。

开始的时候,有些记者以为这是事先安排好的,要不然一名干部怎么能够收到群众这样的拥戴,这样的受欢迎。

可是,渐渐的,这些记者发现,他们想的错了。而且错的还是非常的离谱,唐定国不但能够准确的叫出来每一个乡亲的名字,而且每到一个地方还能够为大家讲解出来,这个地方是在刚才沙盘上那里的位置。而且这里比较适合干什么,拥有什么样的前景都能够一一说明,有理有据。

这些记者才明白,感情这位县长并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真真正正了解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的干部。

当天晚上,邱凯南到铁安县富源镇视察的新闻就在县电视台,市电视台拨出。还没有等大家记住这叫什么镇,和搞什么交流的时候,第二天奉阳市的各个报刊,日报,晚报,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小型的报纸全部刊登了邱凯南的这次富源之行。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干部》

在晚报的头版头条,一个赫然醒目的大标题下面有一张唐定国和一位农民在研究着作物的相片。这张相片是抓拍的,虽然唐定国并不是一张正面的脸展现,但是在相片之中却是能够看到那位满手老茧的农民包含感激的眼神。除了感激之外还有那股子亲近,这些完全不是刻意制造能够弄出来的。

《土地改革,新农村的路在哪里?》

在日报的第二版有着一章占了半个版面的报道。这个报道阐述的是富源镇的土地改革,将闲置的土地用来交流。文章里面一组组精确的数据讲诉了富源镇的现状,和过去。而且,对于唐定国提出的土地改革,闲置土地交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且号召所有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经济的人去富源镇看一看,或者哪里能够带来意外的惊喜。

这篇报道除了文章之外,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点给富源镇打广告的嫌疑。

这两个报刊,在奉阳绝对是领军型的刊物,就算是打广告还是比较隐晦和引导的。

而那些小一点的报纸就没有这方面的避讳,就差点儿没有将富源镇夸称了只应天上有了。

时隔两日,唐定国,富源镇。铁安县,一下子再次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与之而来的就是大批的人涌向了铁安县,富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