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品茗悟道 始知茶味(2 / 2)

走过2020 远兮索 0 字 2020-09-06

除了择茶,朋友还向小兮谈及择水之要旨。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烹饮好茶,择水也十分重要,须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须知,陆羽《茶经》中有载: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二沸之水,凉至所需温度沏茶最宜。

朋友带小兮参观了自己的茶室,并向小兮大谈茶室之趣。烹饮好茶,还要营造出一个安宁静怡的品茶氛围。简雅的茶室布置必不可缺,茶室是人生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那里,疲倦了的征人相会在一起,共饮艺术鉴赏之泉。

朋友一套茶艺走下来,配上妙语生花,小兮烦躁、不满的心渐渐归于平静,心结松绑、心霾稀释,一切不快随着茶香、茶语四处散去,心中别无赘累!

洁杯亦可凿雪心灵,水激石鸣天籁音,水落杯中,玲珑有声,清洗过的茶器更显清澈明净。清清泉水路过壶盏,水汽渺渺,那是在月色如水,花影摇曳,带着几分浪漫的夜晚。

洗茶,洗去沧桑素心结。投茶,片片嫩芽飞入杯中,似春雨纷纷,杯中的茶芽在热水的浸润下,渐渐地舒展开来,无色的水慢慢呈现出绿色,宛如春色融入了溪水,茶之馨香四溢。

茶汤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细细嗅闻,仿佛置身于朦胧的茶山之中,渐入佳境。

青翠的茶树,日夜吸养着天地日月的精华,采下的芽梢,经过人类智慧和劳作的加工,成为或绿或红,或青或黄的茶品,再在沸水中得以舒展、释放,这便是可观可触的轮回。

茶的清幽之香静静地浸润心田时,心灵便在虚静中变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得以升华净化,饮人的身心内外便达到相和谐的境界。

最后,朋友与小兮论及茶道:

以茶遣兴,以茶交友,以茶明志,品茶悟道,茶,源于自然,贵在人文。以茶修身,茶至清导和,引导人们在“静”“净”“敬”的茶事活动中,悉心感悟,从而达到“和”的境界。和,天下之大道;茶,大道之载体。和,儒家的核心,茶道的追求。煮水时讲究水火相济味最美的融合之美,投茶时讲究直拳投茶量适中的中和之美,泡茶时体现不急不烦调态和的中庸之美,待客时体现奉茶有礼尊长者的谦和之美。茶性无邪,长于山野,天然自成;茶味淡洁,茶用涤烦,茶力致和,最终达到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境,茶与水,茶与气,水与火,情与理的融合。

道家清静淡薄,自然无为的思想,与茶洁净、俭朴的自然属性十分吻合。人化自然独与天地竞往来,自然化人靠月坐苍山,煎茶留静者,与自然合体是茶人回归自然的潜在渴望,与天地合德是茶人自觉的精神追求,与四时合拍,春喝花茶、夏品绿茶、秋饮乌龙、冬烹黑茶,使茶人既有情思爽朗满天地的激情,更觉鹤心通杳冥“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茶禅一味,轻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以茶为载体,无形的禅便有了形。以禅为引导,有偿的茶便有了无偿的美。破苦回甘、静以清心、凡中悟道、放即是得,感恩便能内心平和,包容便可把盏相敬,分享于是推己及人,结缘最终祥和社会。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性俭,行俭德之人,活在当下,心得自由,平常得道。烹茗悟道,始知茶味,习中国茶道,修得审美情趣、完美俭德之人生。

小兮一家在茶园亲手采茶、观赏制茶、品味茶汤。她将八十度的水倒进玻璃杯,细细瞅着茶叶在热水中袅袅升腾、旋转、慢慢落下,仙毫一根根竖起,归于平静。小兮不禁感慨,人啊,纷争的心就如同杯中被水激起的茶,既然乱了就让时间空间来抚平吧,什么都不做或许更易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