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三进制cpu(1 / 2)

神河初始 火热之炎 0 字 2020-09-01

 眼见最近没有什么事情了,周清雅也清闲下来,不过最近她开始研读一些古籍经典,主要在道家书籍,再远古一些的就是周易了。这是跟着囡囡一起学的,她研读这个已经3年了,虽然不算太长,但是对于囡囡的领悟力,竟然已经能够触摸一些常人难以企及的领域。而囡囡的表现让少女也跟着有了兴趣,每天都会拿出一上午的时间来练武,读书。少女发现,读这些书籍的时候,自己的异能开始发生变化,最近竟然有些冲破束缚的感觉滋生。

11月中旬,未来智能那边来了信息,少女看了看,竟然是更新的芯片研究出来了,这个芯片的原理是少女提出来的,并给与很大的希望,现在终于做好了,不得不说阮红玉对于cpu的把握非常到位,造诣也非常深,对于少女来说这倒是件大事,于是便往未来智能那边去了。这种cpu与以前的纳米离子cpu不同,这种新的cpu采用的是连横纳米框架,什么意思?连横纳米框架指的是将原来的逻辑关系改变,利用离子相互影响来制作的新一代cpu,这种结构也是少女的一点想法,以往的计算机都是1.0表示以往的纳米管路都是不相通的,而现在的纳米管路是可以相通的,能够进行相互的影响,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影响?这可以做成一种互相影响的模糊量,应该说这是少女在研读道家经典的一种模糊的想法,只是实验性的让阮红玉做一做看看,能不能成功,没想到真的成功给了,这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模糊量判断,模糊化判断又有什么用呢?那就是智能化。现在的计算机号称智能化其实明白的人都知道,现在的计算机和一开始的机械类计算机没什么两样,对应着每一个0、1做出自己的反应,就像是0是闭合1是打开,你可以当整个系统都是开关,无数个开关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表达机制,这就是现在的计算机,包括未来智能的离子cpu,都是如此,那么有些能够判断事物的机器人或者计算机是怎么实现的呢?那就是利用庞大的数据库搜索其中的关键字,然后找到自己应该做出的反应,最后完成反应,其实跟机械没有区别,就像是一台纯机械设备,你输入的就是可以控制它的开关,他根据你输入的内容去找自己应该的反应,最后完成反应,弄抖了这些你就明白,所谓的智能化其实十一中伪智能,没有了数据库的话,他给你的反应就是:“没有查找到。”

那么为了实现智能化,少女通过研究道藏经典有了模糊的想法,那就是利用相通的纳米管来实现另一个状态,你可以叫他“三”状态,这是一种模糊化的处理手段,将原来“绝对”的0、1变成现在的能够对消的第三状态,而现在利用的是-1、0、1的处理办法,用-1代表着负离子,+1代表着正离子,当他们相遇政府抵消,代表着0状态,这是一种模糊化处理结果,当后续仍然又加入+或者-,那就证明了这件实物的+、-,用这个来代表不能够确定的问题,并利用趋向来判断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最后得出自己的判断。这种计算机在历史上就出现过,称之为三进制计算机,是由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员设计了第一批三进制计算机Сeтунь和Сeтунь70。Сeтунь是一台带有快速乘法器的时序计算机。小型的铁氧体随机存储器(容量为3页,即54字)充当缓存,在主磁鼓存储器中交换页面。这台计算机支持24条指令,其中3条为预留指令。Сeтунь70是一台双堆栈计算机。其回叫堆栈用来调用子程序。这一简单的改进启发了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w·迪科斯彻,为他日后提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打下了基础。

设计计划由科学院院士С·Л·Соболeв在1956年发起。该计划旨在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和生产车间提供一种价廉物美的计算机。为此,С·Л·Соболeв在莫大计算机中心成立了一个最初由4名副博士、5名学士组成研究小组。С·Л·Соболeв、К·А·Сeмeндяeв、m·Р·Шурa-Бурa和И·С·Бeрeзин是这个小组的永久成员。在该小组开发和研制下,Сeтунь的样机于1958年12月准备完毕。在头两年测试期,Сeтунь几乎不需要任何调试就运行得非常顺利,它甚至能执行一些现有的程序。1960年,Сeтунь开始公共测试。

1960年4月,Сeтунь就顺利地通过了公测。它在不同的室温下都表现出惊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它的生产和维护也比同期其它计算机要容易得多,而且应用面广,因此Сeтунь被建议投入批量生产。

可是,苏联官僚对这个经济计划外的科幻产物持否定的态度且勒令其停产。而此时,对Сeтунь的订单却如雪片般从各方飞来,但10到15台的年产量远不足以应付市场需求。很快,计划合作生产Сeтунь的工厂倒闭了。1965年,Сeтунь停产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二进制计算机,但价格却贵出2.5倍。

Сeтунь总共生产了50台(包括样机)。从加里宁格勒到雅库茨克,从阿什哈巴德到新西伯利亚,全苏都能看到Сeтунь的身影。各地都对Сeтунь的反应不错,认为它编程简单(不需要使用汇编语言),适用于工程计算、工业控制、计算机教学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