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周纪五(2 / 2)

治世宝典 傅光炯 0 字 2020-08-26

周襄王向晋国告急,晋文公把周襄王护送回朝,杀死了叔带。周襄王就赐给晋文公玉珪、香酒、弓箭,让他担任诸侯的首领,并把河内的地盘赐给晋国。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29年)

晋文公召见周襄王,周襄王前往河阳、践土与他相会,诸侯们都前去朝见,史书因为避讳“以臣召君”这种事情,就写成了“天王到河阳巡视”。

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28年)

晋文公逝世。

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1年)

秦穆公逝世。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0年)

周襄王逝世。他的儿子周顷王姬壬臣登位。东周王朝依赖诸侯中间的霸主来实现自己微弱的意愿,是在天下人中间树立了另外一个中心,进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地位。

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

周顷王逝世,他的儿子匡王姬班登位。

周匡王六年(公元前607年)

周匡王逝世,他的弟弟姬瑜登位,这就是周定王。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

楚庄王征伐陆浑地方的戎族,军队驻扎在洛邑,楚庄王派人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命王孙满用巧妙的辞令应付了他,楚兵这才离去。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7年)

楚庄王包围了郑国,郑伯投降,不久又恢复了郑国。

周定王十五年(公元前591年)

楚庄王去逝。

周定王二十年(公元前586年)

周定王逝世,他的儿子周简王姬夷登位。

周简王十二年(公元前573年)

晋人杀了他们的国君晋厉公,从周朝迎回了子周,拥立为晋悼公。

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72年)

周简王逝世,他的儿子周灵王姬泄心登位。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

齐国的崔杼杀了他们的君王齐庄公。

周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45年)

周灵王逝世,他的儿子景王姬贵即位。

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

王后所生的太子精明通达却过早地去世。

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

周景王喜爱子朝,想立他为太子,正好这时候景王逝世,子丐的党徒和子朝争夺王位,朝臣拥立长子姬猛为王,子朝攻杀了姬猛。姬猛就是周悼王。晋人攻打子朝,扶立子丐为王,这就是

周敬王。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

晋人护送周敬王回朝。因为子朝已经自立为王,周敬王不能进入国都,就居住在泽邑。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

晋国率领诸侯把敬王护送回朝,子朝做了臣子,诸侯给周王室修筑都城。

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

子朝的党羽们又起来做乱,周敬王逃奔到晋国。

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

晋定公终于把周敬王护送回周朝了。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

齐国田常杀了他们的国君齐简公。

周敬王四十九年(公元前471年)

老子逝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担任过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

楚国灭掉了陈国。

孔子去世。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兴办私学,突破了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学生达到三千人,贤良七十二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相传他曾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了《春秋》。《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六经,是孔子讲学的材料。他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流传和发扬光大,从而哺育了战国百家诸子,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这是孔子重大的历史功绩。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同时,他还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残杀。他的学说成为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