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气贯长虹 中(1 / 2)

月明沧海 牧云楼主 0 字 2020-08-23

 众人骑上马飞驰而去,待清军发觉,却是追赶不及。经过一处村镇时,遇到一队清军。张煌言取出弓箭,连续射杀三四个清兵,带领葛明等八人奋勇杀出重围,但损失了六名士兵。众人避开大路,专走乡间小路,晓宿夜行,抵达上虞县平冈寨,树起义旗抗清。以刘翼明、陈天枢的义军为主,招兵买马,屯田据守,并配合大兰山王翊部义军作战。

四明山上驻有多股武装队伍,军纪参差不齐,有的山寨时常劫掠扰民。而杖锡寺山寨却因黄宗羲外出,寨丁们不遵守军纪,出山抢掠村庄。山民们被激怒,趁着山寨防守空虚,深夜潜入山寨纵火,烧毁了全部房舍。黄宗羲大失所望,无心再建山寨,回到家乡潜居。后又因清兵缉拿,急忙避居化安山。

张煌言以此为戒,严明军纪,根据田亩征税,深得当地民众拥护,队伍日益壮大。又过些时日,传来渡海明军将士的消息。原来在海上遭遇飓风后,大部分将士见中军战船沉没,皆返回舟山。张名振落水后,抱着帆桅飘到岸上,被一个僧人所救,又找了条小船,回到舟山。沈廷扬与十多名将士登岸后,无人肯投降,皆壮烈殉国。黄毓祺抱着木板飘到一处偏僻海岸,又逃亡至泰州,躲藏在寺庙中,不幸被清军抓捕。他坚贞不屈,被押送于南京,病死于监狱中。

得知张名振安全返回舟山,张煌言心下甚感安慰,立即派人送信,讲了在四明山招兵抗清的打算。葛明亦写了封信,托人捎给戚玉。张煌言又派人到松江,打听吴胜兆举事的情况,结果甚是令人沮丧。

原来吴胜兆收到密信和银印后,即令戴之俊草拟“恢复中兴条约”,然后布置起义事宜。可是他不知道明军船队遭遇飓风,主力已返回舟山,仍按原定计划举事。副将詹世勋等人得知舟山明军遭遇海难的消息后,反戈一击,杀死戴之俊、吴著等人,逮捕吴胜兆解送南京处死。

洪承畴担心再有民众起义,立即派遣操江总督陈锦、南京提督巴山,统兵前往苏州、松江镇守。二十二日,陈锦、巴山率领清军到达苏州,先是清剿太湖义军,接着在松江、苏州、太仓等地大肆搜捕抗清义士。

江宁巡抚土国宝见机会难得,趁势下手,疯狂镇压对清廷不满的士绅。有品行不端之徒贪图赏银,或是为了报仇,便借机向官府密报诬陷。江南掀起了血雨腥风,大批仁人志士被清军抓捕杀害。有人密告陈子龙还俗蓄发,并且与舟山明军相通,说吴胜兆举事是他一手策划。土国宝得知消息后,如获至宝,立即派兵缉拿陈子龙。

五月初,陈子龙在吴县被捕。清军进行审讯时,他头戴方巾,身穿儒衫,神情镇定自若,傲然而立。总督陈锦问道:“你在贼寇里任何官职?”陈子龙骄傲地说道:“我乃崇祯朝廷兵科给事中也!”陈锦又问道:“你为何不剃发结辫?”陈子龙道:“吾惟留此发,以见先帝于地下也。”接着又问了些抗清义士的问题,陈子龙大义凛然,拒不回答。陈锦只好将陈子龙关押起来,派兵严加看守。

五月十三日,陈锦派出一百多个清兵,分乘五条大船,押送陈子龙前往南京。途中,清军看守甚严,把他押在中间船上,并且给他披枷戴索。陈子龙自知此行断然不可偷生,抱定必死之心。站在船上,看着家乡的水土渐渐远去,心中倍感留恋。想起为国为民的壮举,不由得心潮起伏,面露微笑,深以为自豪,自己无愧于养育过的这片土地。

船行至跨塘桥时,陈子龙睹物思人,心头一紧,想起了深深相爱过的柳如是,顿感惭愧内疚。恍惚间,似是又回到七年前,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陈子龙风华正茂,为了拯救衰败的国运,毅然放弃欲绝仕宦的打算,准备离家进入官场,报效国家。柳如是因与陈子龙的夫人有矛盾,亦准备离开陈家,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