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日月双悬 下(1 / 2)

月明沧海 牧云楼主 0 字 2020-08-23

 葛明叹气道:“强敌压境,鲁王手下将领们还在追逐享乐,醉生梦死,不用说进攻,江上防守亦是问题。”见军中情势如此,众人皆心中忧虑,急忙赶至绍兴驿馆住下。

次日,黄宗羲来到驿馆,对葛明、戚玉说道:“鲁王殿下授张煌言为翰林修撰,还有行人之职,掌管接待宾客之礼仪。我今日带冯时敏、冯一鹭拜见鲁王监国,请张大人陪你们游览绍兴城。”葛明谢道:“有劳黄大人费心!”黄宗羲便离开驿馆,带着冯时敏、冯一鹭到行宫拜见鲁王。

鲁王见吴昜派使送表,甚是欢喜,分别授冯时敏、冯一鹭为监纪通判、大理寺评事,并留住数日,详细询问太湖义军状况。

却说葛明、戚玉正议论江上明军之事,张煌言来到驿馆。只见他虽然变得有些消瘦,但却依然精神焕发,全身透着一股豪情。葛明、戚玉慌忙站起身来,向张煌言施礼。张煌言拱手道:“自瓜洲分别,已是一年有余,苍水甚是思念。听黄大人说你们来到绍兴,就急急赶来。今日我请二位小酌一番,就算是为你们接风洗尘。”随后引二人出了驿馆。

三人上马后,张煌言道:“绍兴城第一美景是镜湖,风光旖旎,光景奇绝。我们就到镜湖边上的酒肆,饮酒吃饭观景,二位随我来吧。”打马奔驰而去。

葛明、戚玉急忙策马跟随,不多时就来到镜湖边,顿时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不由自主地驻马眺望。只见湖水清澈明净,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蓝天成为水的背景,白云在水中飘动,亭阁树木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成群白鹭从湖中飞起,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在张煌言的催促下,二人方才恋恋不舍地来到酒肆前,把马交给酒保,登上酒肆二楼。楼层上摆着二十多张桌子,有三桌客人正在吃饭。三人挑了个角落,且紧靠栏杆的桌子。从此处扶栏向湖中望去,又是别有一番风景。张煌言请葛明、戚玉坐下,点了八个绍兴名菜,要了一坛花雕酒。

待酒保摆上酒菜后,三人饮酒吃菜,谈论时局。葛明道:“张大人文武全才,竟然掌修国史,兼顾接待宾客,真是大材小用。”张煌言摇头道:“即使鲁王殿下重用我,亦不能发挥多大作用。”

见葛明面露惊色,张煌言看了看四周,见其他三桌客人隔得远,遂低声道:“鲁王殿下仰仗拥有重兵的方国安、王之仁,将二人恃为长城,委之以重任。可是二人拥兵自重,飞扬拔扈,骄横放肆,处处排挤文官。他们收编原来的营兵和卫军,称之为‘正兵’,却将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等统领的乡兵称之为‘义兵’。二人凭借优势兵力,竭力主张分地分饷。”葛明问道:“何为分地分饷?”

张煌言道:“正兵瓜分全部正饷,即按田亩计征的正额田赋;而义兵只能食义饷,即通过捐助等办法取得的银米。义兵支饷要由固定的区域供给,但是正兵可以到各处去征收。”戚玉道:“朝廷应当统一征收赋税,然后按兵员数目授饷,再以地方的远近决定发饷的顺序,以使兵士按时得到粮饷。”

张煌言道:“戚姑娘所言是计兵授饷,确是最合理的授饷方式。户部主事董守谕曾提出此法,却遭到方国安、王之仁等人的强烈反对。二人变本加厉,不但自行分配浙东各府县每年六十余万钱粮,还将义饷也劫夺而去。江上大军云集,正兵尽可招兵派饷,甚至抢掠百姓,地方搜括殆尽,人心惶惶。方国安驻军江上,占尽数百里民居,使得百姓家室离散,村落萧条。”

戚玉惊道:“如此说来,各处义师必然断绝粮饷。若想生存,就要抢劫民众,激起民愤;若不抢劫,恐怕就要溃散了!”张煌言沉闷地说道:“江上义师纷纷散去,钱肃乐大人空有督师之名,麾下兵马也不过数百人而已。”

葛明忧道:“义师大多解散,这些所谓的正兵骄纵图私,笙歌醉梦,怎么能够去攻取杭州?”戚玉气愤地说道:“鲁王对此难道视而不见吗?”

张煌言叹道:“鲁王殿下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到台州,因而抗清意志最坚决。但是他却不肯放弃荣华富贵,与守江诸将置酒唱戏享乐,并且用人不明,与隆武帝相互倾轧,争斗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