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英雄本色 上(1 / 2)

月明沧海 牧云楼主 0 字 2020-08-23

 靠近江阴城时,已近四更时分。但见清军营帐层层叠叠,连绵数里,除了巡逻的清兵在营中走动,营内悄无声息。阎应元带领众人来到清军大营边缘,选了处没有灯火的角落,在壕沟上铺了木板,扒开栅栏,打开一处缺口。

众人进入清军营盘后,取下火把灯笼,扔到帐篷上。须臾,清军大营里火光四起,浓烟弥漫,鸣锣报警声随即响起。清兵们衣衫不整地冲出营帐,惊慌失措地向没有火光处跑去。

阎应元手持长竹竿在前,带领众人排成战斗队形,如同疾风暴雨般向军营内杀去。众人借着马的冲力,用竹竿横扫清兵,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清兵们不清楚来了多少人马,胆战心惊,没命地逃跑。有些拿刀的清兵迎上前,挥刀削断竹竿头,可是竹竿力道不减,仍能刺中清兵。

众人打马飞驰,如同风卷残云般掠过清军营盘,杀开一条血路,迅速奔驰到城墙下。陈明遇在城上见到清军大营混乱,猜想阎应元到来,亲领一队人马出城,扎住阵脚,接应众人进入城中。

入城后,陈明遇端来一碗酒,激动地说道:“阎兄不畏艰险来到江阴,我代表全城父老感谢您!”阎应元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慷慨地说道:“陈兄,在此国难民危之际,让我们共同担起拯救江阴的重任。”接着详细询问城中情况。

待陈明遇讲罢,阎应元当仁不让地接过兵符,连夜调兵遣将,安排人员清点人口和物资,颁布军规,清查奸细和意志动摇者,放出邵康公等蒙冤入狱的官兵。又挑选精壮男丁,得兵四万余人。城中防守力量加强,民心振奋,士气旺盛。

七月初十日,江阴城墙上高高竖起“大明中兴”旗号。阎应元祭旗发令,派武举人王公略负责防守东门,汪把总负责防守南门,陈明遇负责防守西门,阎应元自守北门,并和陈明遇总督四门,昼夜巡查。北门的城防设施最薄弱,黄毓祺、葛明帮助阎应元防守。

阎应元安排义军士兵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并配备了火器。义军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查,肃清内奸,消除隐患。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应元与绅士商议后,委任训导冯厚敦负责管理财物,将城内公私物资分类征集,统一调配使用。在阎应元的指挥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城中调度皆井然有序。

阎应元调集瓦石匠修理城墙,建造防御工事。又调集工匠加工修理武器,造出木铳、火球、火砖,内装火药,将其点燃投下,即可烧杀敌人;造出弓弩,用足踏上弦,瞄准后发射,命中率甚高;又造出毒箭、炮子及火药等武器。

冯厚敦领人把征集到的物资集中存放,并列出清单,送交阎应元审阅。阎应元阅毕,赞道:“冯训导收集物资器械甚多,并且所列帐目清楚明白,真是个好总管啊!”

冯厚敦急切地说道:“城中还缺少箭矢,这可怎么办?”阎应元对黄毓祺说道:“黄先生可有何办法筹集箭矢?”黄毓祺道:“前些时日,清狗向城中射箭时,义军士兵们拿锅盖遮蔽,用手接箭,日可得羽箭三四百枝。”阎应元摇头道:“如此取箭,实乃杯水车薪。”

葛明猛然想起清军攻打孙受寨之时,戚玉想出草人取箭计策,急忙说道:“阎典史,我军可仿效诸葛亮草船借箭之计,做草人引诱清虏射箭。”阎应元鼓掌道:“我正有此意,今夜即用此计。”

当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义军士兵们捆扎稻草人,外披义军服装,放置于城墙上。在稻草人旁边放着长矛,竖起竹竿,上面挂着灯笼。士兵们隐藏在城墙后,敲锣打鼓,大声呐喊,还不时向清军营盘发射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