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密函外泄 上(1 / 2)

月明沧海 牧云楼主 0 字 2020-08-23

 山东最东端有座石山直插入海,称为“成山头”,景观奇丽。古人见红日自海中冉冉升起,以为此地是天之尽头。成山头西北数里有个马兰湾,是天然的避风良港,盖因摩天岭遮挡海风。摩天岭横亘马兰湾东北,南坡平缓,树木苍郁,绿意盎然。树林中有株梧桐树,高大挺立,开出的紫色花朵清爽醒目,娇妍独俏。顺着山坡登上摩天岭,却又是另番景象。一道峭壁如刀削般屹立在海边,壁下洋流滚滚,巨浪飞雪,令人望之目眩。海潮落下时,峭壁西北角显出个洞穴,传说直通东海龙宫。附近时有海怪出没,以至无风起浪,波涛汹涌,掀翻渔船,吞噬渔人。周围村民惧怕海怪,不敢下海捕鱼,只靠耕种薄田过活,生计艰难。

大明嘉靖三十三年,山东都指挥佥事戚继光巡视成山卫,听说海怪之事,即令军士搬来十门火炮,装入霰弹,在摩天岭上排开,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大海。周围的村民听说后,扶老携幼,争相登上摩天岭观看。过了片刻,海中水流涌动,瞬时变得汹涌澎湃,海面上立时水雾弥漫,隐隐有巨物显现。戚继光挥动令旗,军士们立即点燃了火炮。轰隆隆的炮声齐鸣,震天动地,如同下了场弹雨,霰弹尽皆射入海中。海面上顿时变得平静,浮起一个庞然大物,状如小山。村民们大惊失色,吓得跪在地上,纷纷磕头祈祷。

戚继光请村民们站起身,微笑道:“乡亲们莫要害怕,这个怪物是鲸鱼,本来生在大洋深处,近海甚是少见。”接着令水军士兵驾船把鲸鱼拖到海滩上,切割开来,把肉分给村民们品尝。又派人进入摩天岭下的石洞,竟发现洞中尽是水晶宝石。自此之后,村民们下海捕鱼捞参,生活变得富足。商船亦是往来贸易,港口日渐兴隆,带动当地富裕。成山卫名闻天下,有“小北京”之称。

倭寇垂涎成山卫的财富,便想驾船百艘前往抢掠。戚继光得到情报后,率军从登州出发,海陆并进,火速抵达成山卫。派水师隐蔽在西边紧临的龙眼湾,步骑在摩天岭设伏。待倭寇船队进入马兰湾后,明军战船迅速从龙眼湾驶出,封锁了马兰湾入海口,把倭寇船队堵在湾内。戚继光见半数倭寇登陆,立即下令攻击。摩天岭上立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炮弹如离弦之箭直扑倭寇战船,打得倭寇船毁人亡。有的倭寇驾船向大海驶去,立即被明军水师迎头痛击。登岸的倭寇受到明军铳箭攻击,伤亡累累。明军将士随后勇猛冲出,与倭寇浴血拼杀。此役,明军大获全胜,斩杀俘虏倭寇一千六百余人。捷报送到京师后,朝廷犒赏有功将士,并调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戚继光率军纵横千里,屡战屡捷,打得倭寇闻风丧胆,尽除东南倭患。后来镇守蓟州,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异族不敢窥视大明。

万历十三年,戚继光被罢官职,回到家乡登州。次年,他重游摩天岭。站在岭上,眺望着茫茫大海,戚继光双目湿润,昔日大败倭寇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忆起往事,他不由得心潮澎湃,感叹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嗟叹良久,漫步岭南林间小径,吟诗道:“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吟毕,手扶一棵大树,泪流满面。

“咦!”戚继光擦干眼泪,忽然发出一声惊呼。只见手扶之树枯黑,有六丈多高,顶端只有零星数片树叶。他抽刀敲了敲树干,铮铮然,如金石之声,急忙询问树的来历。旁边的村民答道:“戚少保,这是棵千年梧桐树。昔年摩天岭大战时,被战火烧枯。虽三十多年风吹雨打,此树却屹立不倒,竟还生出树叶,百姓惊为神物。”戚继光感叹道:“梧桐乃树中良材,吸纳日月之精华,凝聚大地之灵气。传说凤凰就栖息在梧桐树上,人称‘有凤来仪’。树木烧焦后,风雨不腐,虫蚁不生。军队安营扎寨时,要把砍伐的树干烧焦,并排插入地下,做成防护栅栏。”

戚继光请村民伐倒这棵梧桐树,截去两头,留中段六尺长,带回登州。他把这段梧桐木放入河流中,浸七十二日,捞出阴干后,锯成木板,做成一张瑶琴,取名“月明沧海”。此琴三尺六寸五分长,音质松沉旷远、洁净精微,有如太古之音、天地之音。戚继光爱不释手,视之如命,珍之如己。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戚继光在弥留之际,抚摸着月明沧海琴,潸然泪下,向侄子戚金嘱咐了后事,与世长辞。

万历后期,大明国力日渐衰弱。而辽东女真族强势崛起,爱新觉罗。努而哈赤率部屡败明军,建立大金国。在泰昌、天启年间,占领了辽东大片土地,征服了蒙古、朝鲜,声势日隆。崇祯九年,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与大明朝廷分庭抗礼。此后,清军屡屡犯边,绕道入塞,抢夺大明人口财产。

崇祯十五年三月,明军在松锦大战中惨败,损失五万多名将士,督师洪承畴亦被俘虏,后来投降大清。其时,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大举进攻河南,包围了开封,占领多处州县,已成问鼎中原之势。大明朝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帝为解决后顾之忧,腾出兵力来镇压农民起义,密令兵部尚书陈新甲与大清议和。

一日,负责谈判的太仆寺少卿马绍愉返回京师,不及安歇,连夜来到陈新甲府第。陈新甲正准备就寝,闻讯后立即接见马绍愉。在书房见面后,陈新甲不及寒喧,焦急地问道:“议和之事如何?”马绍愉禀道:“陈大人,东虏对议和甚为重视,皇太极亲自出面接见使团,商议的条款有利于我大明。只要皇上同意,东虏即可罢兵休战。”陈新甲大喜,急忙说道:“请马大人详细道来。”马绍愉把密函交给陈新甲,小心翼翼地说道:“议和细节都写在此函中,请陈大人审阅!”陈新甲满意地点了点头,夸道:“马大人做得很好,本官会向皇上给你请功!”端茶送客后,陈新甲就急急打开密函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