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香皂敛财(1 / 2)

 酒足饭饱,自有侍女进来收拾碗筷。

卫宁招呼两位管家在主屋坐下,侍立在一旁的丫鬟袭人端上三杯香茗。卫宁端起茶杯闻了闻,是真宗的雨前茶,香味袭人。再想想给自己丫鬟取得名字,不由得有些恶趣的笑了。

端起茶杯和了一口茶,看着坐在椅子上面有些不踏实的两位管家说道:“怎么样,觉得我这茶如何?”

两人打量着白瓷茶盏,浅绿色的茶水中间飘荡着茶叶,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喝了一口,感觉微苦,不觉皱了皱眉,片刻就感觉味觉中一股甘甜传来,不由得到了一声好。

就听秦管家说道:“公子这喝茶之法却是与常人不同,如此饮法前所未见。初时感觉微苦,然后却又甘甜传来,的确不同寻常。”

王管家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呀,味道却是不错,不知道公子如此饮茶有何说法?”

说法?能有什么说法?难道在茶水里面混合搭配许多东西搞得不知其所谓就叫茶?实在荒谬。

卫宁呵呵一笑说道:“说法倒是没有,不过正所谓大道至简,茶之所以是茶,喝的是一种品位文化,自然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两位管事也算是见多识广,听到自家公子之言,都暗暗点头,大道至简,看来公子的学识又有进步呀!

喝茶是喝茶,正事自然不能拉下。

“对了,香皂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卫宁问道。

说起这个王管家就有些兴奋,他是专门负责和外面店铺销售联系的人,自然知道如今香皂大获成功。

“启禀公子,如今胰子,哦不,是香皂,可谓一片大好。那些贵妇小姐呀是抢着买,根本停不下来。不过估计是价格太贵的缘故,平明百姓确实买不起呀。”说道这里,王管家微微叹息一声,这叫香皂的东西确实好,不过那里是平常老百姓用的东西,一块就要一两银子,他实在想不明白公子为什么不收取朝廷发行的五铢钱。自己家里现如今用的一块香皂还是公子赏赐的,老婆儿子女儿喜欢异常,每天恨不得多洗几次才好。

倒不是卫宁不喜欢五铢钱,实在是他对这种五铢钱不信任,东汉的货比混乱实在让人无语。民间私自铸钱屡见不鲜,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再加上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更让五铢钱不值钱。所以卫宁直接收取的是金子。

不过百姓的钱也不能赚,有道是积少成多嘛。沉吟了一下,卫宁说道:“你说的有道理,目前我们只是通过贵族打开香皂的消费市场,打响名气,然后才会普及大众。”说道这儿,卫宁看着秦管家说道:“老秦呀,你是负责香皂生产的,接下来的生产,要分成几个档次。高档的要更加华美,包装也要精致,赏心悦目。档次低的只要保证质量,价格完全可以卖低点,面向普通大众。”

秦管家郑重的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对了,最近打听香皂事情的人不少吧?”卫宁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是呀,少爷,老奴也发现府外面闲逛的人多了起来,肯定是不安什么好心。还有一些人通过老奴打听呢,那些人出售阔绰,应该是一些富商或者世家的人。”王管家说道。

“嗯。我知道了。”果然是财帛动人心呀,看来对于金钱,谁也不能免俗。

“老秦,作坊那边要加强管理,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外贼我倒是不害怕,就怕这些人被一时间昏了头被人收买,做出一些后悔的事情。”

“是,我知道了少爷,我一定加强管理,随要是敢乱双手,我一定让他不得好过。”秦管家说着,脸上露出一丝狠劲。

将两人打发下去,卫宁才慢慢的将茶水喝完,吩咐袭人:“你让卫强、卫林前来见我。

不一会儿就看见两个二十岁模样,身穿黑色武服的男子走了进来,一起躬身向卫宁行礼。

卫宁摆手免礼,然后问道:“今天兄弟们训练的怎么样了?”

两人对视一眼,左边的卫强说道:“禀公子,今日有一百二十人按时完成十公里负重越野,有一百三十人完成五公里越野。其他的五十几人有明显进步,不过还是没有完成任务。”

卫宁点了点头,略显欣慰。看来这一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花,从选人,培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关节,今天终于有了点模样。不过再有一年黄巾起义就要爆发,不由得有些忧心忡忡。

“对了,盘踞游荡在府邸外面的那些人的来路调查清楚了没有?”

卫林拱拱手说道:“禀公子,这些人一部分是一些商人雇佣的地痞流氓,一部分是一些世家大户雇佣的游侠儿,具体的幕后人还在调查之中。”

卫宁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招收人手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卫林有些惭愧的低头说道:“对不起,公子,至今我们只招收了一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乞丐孤儿和游侠,正真的百姓很少。还有一件事情,按照公子的吩咐,我们暗暗察访,发现确实有人打着太平道的名号,到处拉拢人心,从者云集,再这么下去肯定要出事。”

卫宁凝神,又是太平道,看来黄巾起义确实不远了,唉,自己也要早早做准备才好。

想到这儿,吩咐两人说道:“太平道的事情不必干涉,密切注意就好,最好能够发现他们的联络方式和集会地点,尤其是头目的藏匿地点。还有最近招收来的人,你们要严加塞选,调查清楚这些人的背(景),然后让他们吃好喝好,再找个大夫给他们看看病,过段时间就开始训练他们,我不要求他们和你们一样,不够也要做到掌握一技之长。”

卫强、卫林两人点点头答应下来。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卫宁本想将香皂的产业好好经营,现在黄巾起义越来越近,留给他的时间确实不多,有些事情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