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杨广的如意算盘(2 / 2)

如果李傕部能守住左冯翊,史思明的西域游骑,可随西凉军主力东进,参与决战。

不得不承认,西凉军如此部署,十分稳健。

除上述各部,包括近五万重装铁骑在内的西凉军十多万主力部队,全部部署在郿县、槐里、长安一线。最突出的一部,也只是驻扎在长安东面不远、灞水东岸的霸陵。

刘芒揉着下巴,感慨道:“杨广有头脑啊!”

按照统帅部的设想,与西凉军决战的最佳地点,是潼关西面的郑县一带。

郑县离潼关不足百里,近潼关而远长安,洛阳军的后勤给养十分便利,而西凉军补给难度大得多。

郑县周边,地势平坦,北有渭水、南有群山,东西长而南北狭。

在此决战,西凉军兵力优势难以发挥。而且,拉长战线,西凉军防范左冯翊徐世绩部渡过渭水的难度加大,有利于洛阳军从东、北两向,同时发动进攻。

没想到,杨广竟出人意料地谨慎。

杨广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与洛阳军决战于长安。

决战于长安,西凉军既可以逸待劳,凭借长安等城高墙厚的大城固守;又可以主动出击,集中兵力,充分发挥兵力优势。

在长安决战,洛阳军的战线拉长,补给难度加大。而西凉军收缩于长安一带,固守安陵、长陵、阳陵等地,左冯翊的徐世绩部,无法从北面渡河,无法与东线军团形成夹击之势。仅凭东路集团发起强攻,很难攻破敌人的防御体系。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却多河流。

除北面渭水、泾水两条大河外,长安附近还有多条渭水支流。其中,南北走向的灞水、浐水、潏水等,宛如长安周围天然的护城之河。

这些河流,以及长安东面的骊山等丘陵,是洛阳军机动展开的屏障。西凉军若趁我军战线拉长、防御体系尚未形成之时,以主力铁骑,发起强攻,绝难抵挡。

而且,在此决战,即便获胜,长安城和近百万百姓,也难逃浩劫。东都洛阳的悲剧,决不能在长安重演!杨广的如意算盘,决不能遂其所愿!

……

刘芒环视众人。“大家有何建议?”

刘伯温捻须道:“稳妥之计,自然是暂缓进攻,在潼关与敌遥相对峙。杨广穷兵黩武,强行征集三十余万大军,其后勤给养,久难为济。只是,此非上策,西凉军粮草耗尽,关中百姓亦难免灭顶之灾。”

王猛道:“伯温先生一语中的。况且,对峙日久,若中原、冀州生出变故,我军只能回顾,则前功尽弃。”

徐达道:“刘、王二位先生所言极是。为今之计,设法诱敌东进,与我军决战于郑县一带,方为上策。”

设想战略容易,如何诱使敌人东进,按照我方战略意图行事却不容易。

众人议论纷纷,都想不出万全之策。

刘芒仔细倾听着,观察着在场众属下。见邓羌眉头紧锁,似有所思,刘芒问道:“邓帅在想什么?”

邓羌答道:“俺在想,杨广这次能耐住性子,定是上次一战,被打怕了,也学乖了。只有把他逼急了,打疼了,他才能主动寻求与我军决战。”

“哦?邓帅说说看,如何逼急他、打疼他?”

“俺的想法,可能有些冒险。”邓羌站起来,走到地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