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新式拆墙(1 / 2)

 杜荷是一个慈悲的人。</p>

更何况他还是护国寺的班首,自然不能见死不救。</p>

看见黄枚蓼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他很好地忍住了大笑的冲动,赶紧说道:“来人,来人,赶紧送去县衙救治,黄家主可是我们鄠县的大工程,拆城墙,他功不可没……”</p>

梁凯等人一听。</p>

果然,黄枚蓼这狗东西已经投靠杜荷了。</p>

很快,马周就带人过来,将黄枚蓼放在担架上,赶紧抬走。</p>

这些郎中,都是县衙提前准备好的,为的就是拆墙过程中发生伤亡好第一时间处理。</p>

哪知道,拆城墙没伤到人,却是在黄枚蓼身上派上了用场。</p>

眼看人被抬走,杜荷突然想起什么,大喊道:“要好好救治,决不能让黄家主死了,他死了,医药费谁出啊,按照县衙的标准,每日的医药费就是五百贯呢……”</p>

五百贯?</p>

众人目瞪口呆。</p>

杜荷转身,看着梁凯等人,笑眯眯地说道:“城墙拆迁,圆满成功,各位可都是大功臣啊,功不可没,本县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厚礼,你们将名垂千古,流芳百世……”</p>

梁凯等人一脸懵逼。</p>

却听杜荷吩咐道:“来人,给大家松绑,让诸位家主跟本县下去看看这份大礼。”</p>

杜荷率先走下高台,却是往废墟处而去。</p>

梁凯等人浑浑噩噩,麻木地跟着杜荷,来到了原本南门所在的地方。</p>

只见十几个工匠在此叮叮当当的,竟然树了一块两人多高的石碑。</p>

石碑最上方刻着几个大字:鄠县拆城墙功德碑。</p>

下方则是小字:为感念拆城墙而做出牺牲和努力的人们,特立此碑。</p>

随后,便是一个个名字。</p>

排在第一位的是梁凯,第二位的是陈一发,第三位才是黄枚蓼……</p>

二十个家主,一个不少。</p>

每个家主捐了多少钱,其中都写得清清楚楚。</p>

杜荷拍拍手,说道:“诸位都是大功臣啊,为了让鄠县百姓感念大家的功德,从即日起,本县从县衙派出一百人,挨家挨户,敲锣打鼓,一定让百姓们都记得你们每个人的名字,如此大功,理应铭记!”</p>

噗通。</p>

梁凯眼前一黑,竟然晕了过去。</p>

扑通扑通。</p>

又晕倒了一片。</p>

杜荷见状,摸了摸下巴:“诸位家主想来一定是十分感动,本县大公无私,这拆城墙的功劳,全是诸位家主的,和本县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唉,天底下哪儿去找本县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员啊……好了,都把大家送到县衙救治吧,医药费打八折,每日四百贯就是了……”</p>

“是,县公!”</p>

晕倒的人被抬走。</p>

没晕倒的,却是骇然地看着杜荷,避之不及地跑了,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p>

……</p>

城墙拆了,余下的工作便是清理废墟,这城墙的砖石虽然经过风吹雨打,可也不是没有用处,全都被送往安鄠大道去铺路。</p>

县衙中。</p>

杜荷坐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悠然自得。</p>

一旁,李恪盯着杜荷,有样学样,学着杜荷的每一个动作,可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p>

突然,李恪反应过来,自己缺的是气质。</p>

老师就是不一样啊!</p>

自己要成为老师这样伟大的人,任重道远啊!</p>

问道:“这拆城墙,没闹出多大乱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