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节 贿赂特使(1 / 2)

 杨国忠眼巴巴的等着诏令的下达,然而,他在失望渡过了一天又一天,眼看着春天剩下了一个尾巴,是没有诏书的影子。

杨国忠恨恨的想,这老爷子,都是让杨贵妃累的,把正事儿都忘了。不过,这一次冤枉了李隆基,杨国忠没有猜对。

在这些天,唐玄宗李隆基没有闲着,如何安排安禄山的念头折磨着他的神经。

按照生理学的概念,人一旦老了,愿意回忆,李隆基也不例外,虽然他是皇,应该芸芸众生更为英明。他把安禄山从记忆翻出来,仔细思量着他的所作所为。

李隆基经过了长久的考虑,认为北方战局波诡云谲,各个少数民族蠢蠢欲动,唯有安禄山能压得住茬儿,轻易撤换会引来祸端,因此,决定再给安禄山一个机会。

李隆基的机会是有保留的,他要对安禄山进行彻底的考察。

考察干部,对于一个成功的政治集团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小事。然而,李隆基为难了,尽管这件事很重要,但自己又不可能亲力亲为,因此,必须派出最信任的心腹,而对于皇帝来说,没有谁太监更让人信任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信任宦官,这是国封建史的一个传统,怪不得李隆基。

皇帝看望藩镇,总得有一个看着让人不让人意外的理由,好在这个理由很多。

大唐帝国疆域广大,北方刚刚春暖花开,南方已经硕果满枝。

岭南的水果运到了都城长安,李隆基随便挑了几样,派太监辅琳以给安禄山送水果的名义去了范阳。

自古以来,因为华帝国的疆域广大,边将代天子巡守,权力很大。为了笼络人心,历代朝廷都会在春秋大祭有所表示,将祭祀用的肉包了,送到边关,赏赐有功将士。

大唐李家对这一套更是玩得娴熟,每当“苹果熟了的时候”,都要将时鲜水果送给边将,让他们体会到朝廷的温暖。

这个待遇很普遍,很多掌握兵权的藩镇大员都享受过。但是,这个待遇有选择性,作为手握重兵的干儿子,安禄山得到的更多,因此,李隆基派人送水果“柑子”,这是很自然的。

辅琳以“官”的名义到达了范阳。

辅琳刚刚到达范阳的外围,被弄傻了。

范阳城外,“长亭更短亭”,绵延数十里的官道,人员禁行,车马绝道,净水泼街,到处悬红挂彩。

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为首的范阳大大小小的官员数以千计,都在黄土路列队迎接。

安庆绪首先致欢迎词,然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一拥而,将辅琳抱披红挂绿的马车。

辅琳一直在宫伺候皇和后妃们,谁都能把他当成狗使唤,今天见了这么大的场面,几乎要感动的哭了。

辅琳没有想到,让他感动的还在后面呢!

范阳城城门大开,安禄山在数以百计的高级官员簇拥下,亲自在城门迎接。

辅琳作为皇帝身边的人,消息也算是灵通,他听说,安禄山从来没有到城门外迎接过任何的客人,包括朝廷的使节。

这可不是安禄山矫情,而是因为他很胖,胖的几乎迈不动步了。

安禄山的胖是与生俱来的,在不能吃饱饭时还看不出来,等到了参加了唐军,能吃饱饭时,被压抑已久的饥饿失去了控制,体重不受控制的疯长。

不过,当年的范阳节度使张守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看到安禄山的体重超标,因此大加责罚。安禄山害怕受到责罚,每顿饭都不敢多吃,只能吃个半饱,这样才勉强控制了体重的无限度增长。

时来运转,张守倒台之后,安禄山脱颖而出,逐渐混成了范阳地面的第一个大佬。这时再也没有人敢于干涉他的胃口了,他于是敞开肚皮猛吃,什么好吃的都要双份。

别看安禄山的嘴小,可架不住没完没了的往里填,加他信奉“舒服不如倒着”的人生信条,吃饱了睡,很快吃成了重达300多斤的超级胖子。

现代人都知道,肥胖会导致人变得笨拙。这一胖给安禄山带来了很多烦恼,如骑马,别人只需要一个马鞍,他却需要两个,两个马鞍一前一后,各自分工,后面的马鞍放屁股,前面的马鞍则放安禄山的肚子。

如果仅仅是马鞍的事也罢了,问题是,作为一个生灵,战马的载重量是受限制的,必须给安禄山配备战马的大力士。

并不是所有的战马都是大力士,于是,给安禄山配备马匹成了一件很挠头的事。

安禄山的马夫是很能干的人,一着急想出了一个办法,买马之前,先给马作负重测试。他们先在马身堆放重达数百斤的沙袋,如果马能承受得住,说明合格了,二话不说,立刻买下,如果战马承受不住,赶紧牵走,别瞎耽误工夫。

然而,是如此苛刻,安禄山的战马也要经常更换,骑了一段距离必须换马。一旦高兴忘记了,战马要被压趴下,口吐白沫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