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节 太原平乱(1 / 2)

 在李唐时代,太原的地位无重要,相当于现在的天津之于北京。( . . )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这是有原因的,太原是大唐李家的龙兴之地,属于龙脉所在,自然要予以保护,更重要的是,太原又处在长安的后翼,可以称之为首都的大后方。正因为如此,太原一直被视为朝廷的后花园,倍加呵护,很多皇亲国戚或是退休了的朝廷重臣都在此地居住。但是,这个后花园足够远了,距离长安足有1200余里。

从长安到太原,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水路,从从长安城外的渭水码头登船,沿河而,到风陵渡换大船,继续到汾水,顺水道抵达太原。另一条是旱路,由长安往北沿官道行进,直达风陵渡,进入陕西地面,越过太行山谷进入太原地面。

坐船安稳,少了鞍马劳顿,但是,因为时值秋季,水浅滩多,行船困难,需要的时间太长。军情紧急,可谓刻不容缓,一刻也耽误不,因此,高仙芝没得选,只能走旱路。

高仙芝是马的将军,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对于这样的行程,自然是没有什么畏难的情绪。从兵部领了碟,高仙芝带着几名亲兵,快马加鞭朝着太原的方向奔驰,三天之后,到了风陵渡。

时值秋日,黄河还没有结冰,依然涛声依旧。

黄河浩淼无边,浊浪排空,雄浑之气,尽收眼底。

沿途的官府得到了兵部的知会,戍守风陵渡的地方军政官员早在渡口等候。

军情紧急,高仙芝谢绝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挽留,一行人搭乘官船越过了黄河天险,进入了山西地面。

山西临近沙漠,受到干旱季风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自古以来是黄土高坡,较之树木葱茏的陕西大是不同。

西域是白草黄沙,山西是黄土漫漫,两地有共同之处,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色。这是梦里的颜色,高仙芝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灿烂。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光转瞬过去,距离一次来到太原,已经二十多年,自己从懵懂的孩子,长成了健壮的汉子,高仙芝的内心无的感慨。

越过了茫无际涯的太行沟谷,进入了太原地面,午时分,太原城遥遥在望。

在高仙芝的儿时记忆之,太原城是西北重镇,市井繁盛,四乡百姓纷至沓来,官道热闹非常。然而,今天的官道冷冷清清,除了他们几个人的战马的“踢踏”声,没有任何其他的声音。

高仙芝久经战阵,知道这是因为乱兵的原因,四乡百姓因为惧怕兵匪,躲在乡间不敢入城。

高仙芝的心情在一瞬间变得落寞,带住了战马的缰绳,举目向四周看去。

四周的农田都已经收割,大地露出了赭黄色的胸膛,裸露的原野静悄悄的,没有一丝人声。

高仙芝打消了向周围百姓打探消息的念头,用力一夹马腹。尖锐的马刺刺痛了战马的神经,长嘶一声,奋力扬蹄向着太原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太原城城门大开,吊桥懒洋洋的搭在护城河畔,门洞里没有一个站岗执勤的守军。

高仙芝进入了城门,沿着黄土大道行进,放眼望去,家家关门闭户,街道杳无人迹,只有三三两两的军兵在街散漫的游荡着。

看到高仙芝等人军容整肃,这些散漫的游军惊的睁大了眼睛。

高仙芝没有搭理游军的惊异目光,在兵部郎官的引领下,来到了河东节度使的府衙。

河东节度使府衙,这是大唐在内地设立的最重要的军镇,平时戒备森严,而现在,竟然府门大开,唯见几个无精打采的军兵在门外敞开肚皮晒太阳。

高仙芝来到了河东节度使大堂门前,跳下战马,大步闯进了大堂。

高仙芝的亲兵将战马拴在马桩之,紧紧跟随着高仙芝进了大堂。

高仙芝进入了大堂,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大堂之内,几个炭炉发出了熊熊的火光,将昏暗的大堂照得亮如白昼。

火光之,一群衣冠不整的军兵围着指挥作战时摆放地图的巨大几案,大声嚷嚷着。

高仙芝走近一看,看到了几只骰子在几案滚动,几案摆放着成堆的铜钱。

高仙芝治军颇严,平日里,他的军队将士不敢公开赌博。今天,竟然见到了在军队的指挥枢赌博,这让他十分的气恼。

这时,赌博的军兵发现了怒目而视的高仙芝,不知道他是什么来头,因此停止了手的动作。

高仙芝用鼻子“哼”了一声,冷冷的问道“谁是这里的长官?”

军士们不知道高仙芝是谁,只觉得他身有着一股骇人的杀气,因此没有人敢搭腔。

兵部郎官前一步,说道“这是河东节度副使高大将军,你们还不参拜!”

自古以来,国人是畏惧权威的,这是儒家的道义使然,也是头脑固定的观念,很难改掉的。因此,军兵们听到了这个年汉子是节度副使,当即变了脸色,纷纷跪地请安。

一路来,高仙芝最担心的是军队不听话,一旦到了将士们不再畏惧权威的时候,那么,这支军队彻底废了。现在看到将士们畏惧的表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高大将军问你们,谁是这里管事的?”郎官继续发问道。

军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陷入了一阵平静。终于,一个年老的军士说道“高大将军,我等都是河东的兵,一个多月没有军饷了,都在等着讨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