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节 短兵相接(1 / 2)

 阿拉伯人有抢劫的传统,战争是家常便饭,因此,大食军队的战术水平很高。.v.Om///在战斗时,步兵列阵之时用长矛、投掷短矛配盾牌防守或进攻,是传统的装备。而阿拉伯大食骑兵配备较小的圆盾、长矛、弓箭、投掷短矛和大马士革刀。

大马士革刀在世界享有盛誉,被砍得胆战心惊的拜占庭人称之为阿拉伯弯刀。

阿拉伯弯刀呈新月形,锋锐无,在唐代享有盛名。杜甫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道“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

席元庆是带队将官,没有介入最高指挥机构,因此不知道很多秘密战线的故事。大食人抢劫成性,只要是富裕的地方都惦记,觊觎东方的领土很久了,早在西域各地安排胡商或收买唐人做内线,随时报告唐军的行动。尽管高仙芝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没有直接出兵,而是派兵绕道疏勒,从那里进军,而且是昼伏夜行隐蔽进军,但还是没有瞒过大食人无所不在的间谍。

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木鹿的黑衣大食东方总督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命令部将塞义德带领5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加强防守,阻击唐军,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

穆斯林总督很清楚唐军的战斗力,很放不下前方的战事,在前锋出发以后,发布命令,命令呼罗珊地区的军队向布哈拉城集。然后,亲自率领木鹿精锐守军1万人马赶往布哈拉城,在那里贮存粮草,打造兵器,构筑工事准备大战。

所谓“未虑胜先虑败”。作为严格意义的军事家,大食东部总督穆斯林战场经验极为丰富,他不相信任何的侥幸,已经做好了怛逻斯城失守的最坏打算。准备在唐军夺取怛逻斯城之后,在撒马尔罕或是布哈拉城开辟第二战场,以空间换时间,集主力歼灭唐军的主力,然后实施反击。

接到了穆斯林总督的命令,大食的另一将领伊卜拉欣,马采取了行动,召集河的驻军一万人集结,迅速赶往布哈拉城,作为总预备队,配合主力防守。

塞义德将军率军赶到怛逻斯城以后,汇合了石国新任国王阿拉木机的部队,组成了联军,接过了指挥权。

在塞义德将军完善了怛逻斯城的城防之后,唐军还在路,这让他等得焦急。

正在塞义德将军焦急的时刻,得到了斥候的报告,进犯的唐军是一支轻骑兵,规模并不大,只有区区数千人,一路昼伏夜出,逐渐逼近了怛逻斯城。

塞义德将军吃了一惊,这么少的军队也敢于跨越千里,孤军深入,进攻怛逻斯城!这分明是无视真主的神威!这让他极为气愤。

怒火是一个很怪的情绪,没有愤怒,绝不是一个男人,如果愤怒过了头,是一个失去了理智的混蛋。让人无语的是,塞义德将军是失去了理智的家伙,他忘记了总督穆斯林让他坚守怛逻斯城的嘱托,决定打一场伏击,在城外野战歼灭唐军的小部队。

虽然塞义德将军很轻视这一支唐军小部队,但作为一个打过无数恶战的将军,他在战术并没有掉以轻心。在仔细掂量了敌我力量以后,命令1000大食军队留下防守怛逻斯城,其余的4000步骑兵外套石**队的灰色长袍,偃旗息鼓,夹杂在石**队里。

塞义德将军率领着这一支万余人的混合军队渡过了珍珠河,在河岸宽阔处背水列阵,准备一鼓消灭进犯的唐军。

由于东西方化的隔绝,对战斗的理解也是有着很大诧异的,塞义德将军并不知道韩信背水列阵的故事。他能在此处列阵,并不是对自己的军队不放心,也不是轻视唐军的战斗力。而是在此多山的地区,除了这一片开阔的河谷,他实在选不出有利于发挥阿拉伯战马威力的平地。实事求是的,背水列阵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他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确实不乏骄傲的成分。

塞义德将军的如意算盘拨的很好,是在打算以石**队的牺牲,消耗唐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再驱动大食骑兵进行反击,一举消灭唐军。

战斗像塞义德将军预想的一样发生了。然而,他在唐军进攻的那一刻后悔了,因为人数占劣势的唐军并没有表现出惧怕,而是显露了高超的战斗技能。

唐军在大食人的势力范围内作战,除了胜利,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唐军的攻击达到了**,随着一阵猛似一阵的箭雨掩护,唐军骑兵潮水般滚动攻击,横刀漫天飞舞,石**队迅速溃散,大食军队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