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空净(1 / 2)

 话说:这了缘大师、也就是张国良,在这南京城总算“开山立派”了。每天上午、教贫苦孩童读书识字;下午呢、接待香客信徒们上香许愿。这捎带手呢、还指点一下“迷途羔羊”,过一把“大师瘾”!到了夜里、哼哼,还要印些报纸书籍之类的东西;用此换些钱粮、维持寺庙的开销。如此的辛苦操劳、这口碑与钱财倒也赚了一些;这小日子呢、过得也不错!!!

啊当然、生活节俭是必须滴!这吃肉喝酒、那就别想了!不就如此、这一日只得进食两餐!没辙呀、谁叫自己扮演的是一个和尚呢!这和尚过午不食,日落不食;这一天里、那就只能吃两顿饭了!!!

但自己可以一天只吃两顿饭,可那些孤儿不成啊!尤其是近几个月收留的、因逃难而成为孤儿的孩子们;他们不仅在逃难的路上失去了双亲,更要冒着被“饥民所食”的危险、一路奔波至此!这一个个的面黄肌瘦、离死也不远了!因此、在他“了缘大师”的多方奔走下;终于有几家饭馆、愿意提供其所需伙食。只不过嘛、这几家并非提供啥上好的伙食;仅是将自家没卖完的剩菜剩饭、施舍于了缘大师!!!

能这么做、对商家而言已算不易;这些孩子好歹有口吃的呀!总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要强吧!而这些孩子们呢、一个个也很聪明懂事;不仅帮着打扫寺庙,这夜里还帮着印书印报!!!

这印的书籍嘛、除了先前的外,还增添了“金刚经”、“六祖坛经”之类的经文。这些经文随处都有,并非畅销;而印制的报纸、才是真正赚钱的!!!

这报纸名为“五、日、杂、谈”!听其名就知道、这报纸每五天出一期;分别于每月的初一、初五,初十、十五等日“更新”。这内容呢、也算包罗万象;从头疼脑热的民间土法医治,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等,应有尽有。当然、仅有这些是无法“吸、引”读者的,在这年月农民百姓识字的不多,这识字的大都是些“文人士子”。因此、大段落的“小说连载”,才是这份报纸热卖的原因!!!

作为穿越众、张国良自然是抄袭“金大侠”的作品啦!尤其那位傻乎乎的“靖哥哥”,从一木呐青年,逐渐成长为“卫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这样的故事、尤其是这样的时机;更让那些文人们、有一种“国仇家恨”的紧迫感!就是吧、这小说写到“杨过”“小龙女”隐居后,就“断更”啦!就算不断更,他张国良也不敢往下写呀!再往后、那就是朱元璋的“戏码”了;真要把这些写出来、那他了缘就是一写“反、书”的!!!

可写小说、是他了缘的主要经济来源呀!真要不写了、那他了缘也就“断顿”了!好在呀、金大侠的作品数量挺多的;再加上现在的这种“更新法”,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没“写完”!在写完“靖哥哥”和“杨过”之后,目前正在连载“段皇爷”的事情;而之后的故事底稿、他张国良就直接“跳篇”,写“韦小宝”的事迹!当然、事发朝代给换成了“后周柴氏”被赵宋所灭!其他故事情节、倒是没有太大的改动!!!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这报纸、每期刊印一千份。而因现有的印刷技术,这每晚也只能也只能印制三百多份;因此不管是刊印数量、还是印制所需时间,这“五日一更”已算是极限了!而这印刷技术呢、就是“滚筒油墨印刷”。这油墨是在来大明后、购买原料自己调制的;滚筒、刻板、雕刀,都是由澳洲带过来的;就是这“蜡光纸”、没法解决。不过、没蜡光纸,但有“桐油纸”呀!这大明的雨伞、全都是用这种纸张做成的!但这种纸价格不菲,用它做刻板其价格也是很高的;因此、这份报纸,每份卖“十五个”铜钱!!!

而那些被收留的孩子们、则是利用下午的时间,充当报童、将这些报纸贩卖于大街小巷之间!在夜里、他们也帮着印报纸;而忙完这些事情后,才将施舍的饭食热一热,当做夜宵!而且、还将热好的第一碗吃食,献与了缘大师。而了缘大师、自是严守“清规戒律”!当然、孩子们泡的茶水,他是不会拒绝的。这可是孩子们的心意呀!!!

哎、看着眼前的一切,张国良感慨万千!即感慨这乱世生活不易,又感慨自己的角色、可千万别演砸了!自己倒是不怕“踢馆”的,就怕自己扮演的这位爷,有个啥“师兄、师伯”啥的!自己本就是冒名顶替的,万一真要有人找上门来,那个咋整啊!甭说来个真的,就算假的他也分辨不出啊!好在、陕西已有自己人打开了“局面”。这帮忙“打听打听”,也算是“分内事”吧!!!

而在半年后、这事情终于有回音了;不过、可不是个好消息呀:“陕西延安府郊外、真的有一个“善缘寺”!而这位‘了缘’、还真有一位师父见在!法名‘空净’,与了缘逃难时走散,现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