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工和黑客攻防战(1 / 2)

 第七章人工智能和黑客攻防战

李彦接着道:“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这句话对我帮助很大,在他的理念基础上,我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于是现在、现时就有了我自己的人工智能。

电脑的普及其实得力于娱乐,普通人称为玩电脑,而不是用电脑。那么怎么用?电脑的功能从始至终其实就一个:计算。计算什么?计算人类想要的结果。如一颗导弹的着落点、一颗植物的生长要素、一颗原子的核变过程。

在不断的需要中,计算机的功能被扩展开来。形成了三大系统:扫描系统、识别系统和判断系统。

扫描系统其实就是怎样表示知识的一个工程。与传感器相结合,可以让电脑全方位的了解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比如说大小、速度、温度、反应速率等等。

识别系统则是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将扫描结果进行定义。这就是获得知识。举个例子,扫描系统扫描到了一个以速度多少多少的植物正在做直线加速运动。而识别系统通过对比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已经熟透了的苹果,它已经掉了下来,落点在什么什么地方。不同的技术人员需要不同的识别结果。果农需要的它的落点,好去取回来。植物学者需要知道的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脱落。物理学家需要的是以这样的速度下来,苹果的碎裂程度如何。牛顿需要知道的是以当前的速度走向苹果树,会不会被砸到。

最后一个系统叫判断,就是使用知识,是我们的重点,也是终点。

在所有的判断机制中,应该有两种,‘被动判断’和‘主动判断’。

被动判断很好理解,我们在苹果树周围设立一个自动报警装置,告诉它,苹果一旦脱落,就将数据分类告诉相应的人,告诉牛顿远离苹果树。

而主动判断是什么?牛顿先生要出门,有多条路可以绕过苹果树,但机器还是对他说了:先生,现在是苹果成熟的季节,您要是走苹果树下,会被砸到的。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理解的人工智能!

(全场起立,为李彦的演讲鼓掌!李彦谢场让大家安静。)

现代电子计算机提供的计算能力足够人工智能进行扫描系统的运行了,像现在医疗用的ct,各种红外、激光扫描,美国的卫星甚至于拍摄到人体的头部。但识别系统则还需要更强大的计算机,因为未来大数据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积累,识别必须要快速、准确的从大数据中对比出有用的数据给人工智能,比方说,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所以,在先下人工智能的出现微乎其微。除非是奇迹。”

女主持陈晓曦上台,大家知道,李彦的演讲结束了,热情的鼓起掌。

“大家说,李总讲的好不好?”“好!”

“要不要再来段?”“要!”

“可惜啊,李总的时间有限,一分钟怎么也几千万上下的,能来我们su大已经难得了,不能过分了,将来,说不定还来我们su大,给我们带来人工智能呢,对不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