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几天,训练完成之后杨昌常常打马走几十里山路,视察屯耕所,了解古代的民俗民风,慢慢的,杨昌内心之中产生一种奇怪的想法,自己真真实实的生活在明末四川,而不是从遥远的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
现在正值三月,春暖花开,外面显得一派生机盎然。
前方捷报不断传来,杨展率部进入仪陇县,接连大败王朝阳部叛军,然后单枪匹马独闯叛军营寨,一番劝说之后叛军答允归顺官府。
杨展将王朝阳残部整编为一部,归姚之珍统辖,原来在这之前姚之珍只有一个空千总的名号。
在那以后,杨展挥军进入巴州,直逼土暴子老巢,逼得姚天东亲率大军阻挡,双方交战十次,各有胜负。
而借着这难得的休整时间,杨昌隔三差五的召集众将总结前段时间战场经验教训,以为未来扩军备战进行准备。
最大感慨就是水军的作用,若非依靠水军,杨昌断难及时赶到驿站救援顺庆军,可以说水军合理利用乃是此战致胜的关键。
除此之外,虽然明朝将全国各个州县用驿道连接起来,有的驿道更是铺上青石,就像现代社会公路铁路一样,驿道运输大量依靠牛马、人力,但每天最多走三四十里,而且运输量远远低于水军。
水军则不同,每天走上一两百里那是常有的事情,大一点的官船可以运输百担以上的物资,而且所需人员较少。
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将来南方也是水道纵横,即便到了北方也可以通过船运,保障军队货物畅通。
所以,在战事总结中,杨昌将水军合理利用作为此战关键,认为与鸟铳大规模使用、三段射,现代团队训练、各种演练一样重要。
趁着在后方休整的机会,杨昌对各部再次进行了系统性训练。
首先是传统兵器利用,作为穿越族杨昌当然对火器非常重视,各局基本上有一火器总旗,排成三排采用三段射轮射,而不像戚继光鸳鸯枕那样排成五排进行散射,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战术。
但除了各火器总旗战术运用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各个杀手总旗战术的运用,即便在炮火猛烈的抗日战争也只有依靠轻机枪、重机枪压制对方步兵轮番攻击,而不是简单依靠步枪。
在实战中鸟铳虽然给对方心理上非常大的震撼,但这个时候鸟铳是火绳枪需要点燃火绳,装填非常麻烦,发射后精度不高,有效射击距离只有70米左右(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上认为鸟铳百步开外百发百中者为善射者,弓箭80步百发百中者为善射者,奥运会男子射箭比赛,90米,70米都属于远距离射击)。
在这种时空背景下,不可能抛弃装备大量弓箭、弓弩的冷兵器部队。
经过数月摸索,经过不断演练,杨昌对冷兵器部队使用,对鸳鸯枕的运用越来越娴熟了。
戚继光在练兵之时,有百总、总旗任命队长(或者小旗长),在防守时小旗长手持大刀、弓箭站在最前面,以进行指挥协调。
由小旗长(或队长)选择两名有力伶俐者为伍长,配备大刀或鸟铳,站在小旗长后面。
选择两名作为长枪手,手持长约七尺到一丈的长枪,长枪前面装备四两重的利刃,利刃有尖刀、细刀两种。
选择两名身体灵活勇敢之士为藤牌手,手持藤牌与大刀进行防护与近战。
选择两名身强力壮粗暴凶猛之士为狼筅手,手持两丈长的狼筅,狼筅用大毛竹制成枪柄,减轻狼筅重量,在狼筅最前面四周节节枒杈,增加狼筅攻击面积。
选择两名年龄较轻但悍勇顽强的两人为镋把手,镋把手一般装备镋把与火箭。其中镋把来源于过去所说的长枪与狼牙棒,柄长六七尺,前面装镗把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枪尖,称“正峰”或“中叉锋”,长一尺半,两侧分出两股,弯曲向上成月牙形,正峰或两侧月牙形枪尖狠狠打击在穿着重铠的骑兵步兵身上,巨大冲击力常常透过重铠造成敌兵内伤。
选择一名最为平庸之辈作为伙夫,背着行军锅挑着全小旗的军需随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