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烈一听,感到兹事体大,劝解道:“把总,自古以来都有随军役夫,将士们只管打仗,何必要管这些棉被、吃饭用的锅碗与换洗衣服呢?”
杨昌眉头扬起,瞪着郭崇烈道:“郭百总,这不对,在吴子兵法就曾记载魏武卒,他们不仅仅携带随军物品,他们随军物品甚至超过五六十斤。
如此可见让差役帮忙运输棉被、换洗衣服、个人用碗筷等不是自古以来的事情,古代精锐之师都能够做到。”
黄国美想了想,说道:“把总,兄弟们身上东西够重的了,正兵们都是全身棉甲,即便只是上衣,也足足有十斤重
还有兵器,就拿鸟铳手来说,鸟銃重10斤,火药、铅子什么的也有4斤多重,再加上近战用大刀什么的,如此也有二十多斤。
现在若增加棉被、换洗衣服,个人用碗筷什么的,说什么也有十三四斤吧。
如此下去,每个战兵负重从过去的三十多斤增加到四五十斤,一些身体单薄的将士受不了啊。”
杨昌恍然大悟,虽然知道为何**战争时期英法大兵,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兵能够背棉被、换洗衣服什么的,主要因为当时步兵不再背负沉重的铠甲,主要是因为隧发枪比起鸟铳短多了,轻多了,经过革新之后步兵的负重没有增加多少,所以能够背负棉被、衣服等东西。
经过前段时间训练、实验,铠甲、棉甲虽然有一定防护效果,但只能防护五十步开外的射击距离,在五十步开外常常被洞穿。
如此看来,在开发隧发枪的同时,需要改变将士们衣着,至少不需要全身披挂,如此不但负重太大,而且防护效果非常有限。
虽然明白先改变铠甲重量是减轻将士们负荷的正途,但杨昌可不会让自己革新如此轻而易举的销声匿迹。听郭崇烈如此说,点了点头,问道:“四十四五斤,难道重了吗?我看一点也不重,棉被、衣服、碗筷、大刀、火药、铅子什么的可以背在肩膀上,鸟铳、长枪什么可以扛在肩上,怎么重了?
农夫们每天担一两百斤重的东西可以日行百余里,我们士兵只是背这样点东西,怎么重了呢?
到时候上自本把总,下到普通兵丁一律执行,本把总过去是一个文弱书生,若是本把总就不喊重,难道对大家来说重了吗?”
想不到杨昌反应如此大,郭崇烈解释道:“把总,我的意思不是这个,你也看到了,现在是随军差役帮忙携带,若是临时换为我们这些普通兵丁,将士们可能有怨言啊。”
杨昌想了想,说道:“有什么怨言,到时候本把总带头执行,有怨言吗?
还有,将来减少差役省下来的粮食,或者给将士们打牙祭,或者作为抚恤发给受伤的将士们,会有怨言吗?”
众人看到杨昌心意已决,一个个只得服从,而杨昌则以自己随军棉被为模版,教大家如何叠棉被,如何折叠衣服,如何将折叠的棉被、衣服用绳索捆在一起,然后背在背上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