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小骨(2 / 2)

故事发生在一个晚上,一间24小时超市便利店里一群社会上的普通小人物之间的惊险、离奇而又幽默的小故事。

电影风格是偏夸张和闹腾的,但因为整体视听语言的鲜活和灵巧,并没有让人产生烦躁感,反而不少小桥段和台词都充满了智慧。而且因为影片采取了单一场景和单线索推进故事,所以观众的代入感相对更容易建立。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层面都没有背负说教的包袱,你会感觉这个故事从根儿上就轻装上阵,以娱人娱己为己任,而且所有人之间的尖锐矛盾,都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笑的情节给消解掉。

从功能性上来说,《夜·店》做为一部喜剧,整体上是完成任务的。

《夜·店》让人能看到越来越多像杨青这样的青年导演,在第一次拍摄故事长片的时候,从题材选择到目标观众都直接针对主流院线市场,而且影片最终还能真的直接投放到市场上,接受观众的评判。

简单说,现在国内很多年轻导演起手第一部电影就是类型片,从迈入电影行业的最初就开始用最直接的票房数字来给自己找定位。

这正是中国电影市场大踏步向前走的明证,而且在过去几年电影人对类型片不断摸索中,也渐渐开始找到了感觉,正在重新找回“讲故事”的能力。

但对杨青批评的声音,从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就没有停止过,

从电影的整个故事架构到细节上的人物出场介绍,电影模仿了《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夹心蛋糕》、《11:14》等等许多此类套路电影,更重要的是,电影最想模仿的对象,其实是《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本来就是部模仿电影,但是他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将舶来的元素转化成自己的“山寨文化”了。

而《夜店》给很多专业人士的感觉是,它也在努力想成为《疯狂的石头》那样小成本高票房的电影,导演过于急功近利想倒腾出一部让自己红的电影,所以他把《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元素全部一古脑的装进自己的电影里。只是可惜它仍然是个在学走路并且笨拙的小弟弟,许多地方只是学到其形,并未学到其神。

在《夜店》里,导演努力的将台词朝流行语趋势发展,努力的想炮制出脍炙人口的情节(如‘两只蝴蝶与周杰伦’的桥段),努力的想让电影里每个人物看上富有个性(如‘何三水’和‘轮胎’)。

但是很不幸,因为电影整体过于薄弱,首先从剧本上就无新意,导演对镜头的处理也很一般,而且许多桥段荒谬不靠谱(而《疯狂的石头》的剧情则是虽荒诞却具有现实意义,许多电影细节都能够精得起推敲,这也是《疯狂的石头》让许多影迷称赞的地方)。

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赵小骨洗漱后从浴室出来的时候,身上多了一分难以言诉的温柔;

孟轻舟噼噼啪啪的敲打键盘,令小骨颇为不满,什么意思嘛,人家才经历了人生的大事,也不说来安慰安慰;

“你在干什么呢,轻舟?”

“在微博给杨青宣传电影,我答应过他,而且《夜店》确实不错,你和丫丫回国后,可以去看看,要不代替我包场支持他一下。”

“你还会帮人宣传电影?不可思议,杨青是位美女导演吗?”

孟轻舟放下手提,一把拉过小骨,小圆脸上白皙光泽,忍不住又吻住了她的小嘴,

“不行啦,我还疼呢,你说过今晚都听我的,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