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迎神的日子(1 / 2)

 考核结束后就是放假了,放假的日子过得特别快乐,不过天气冷了,下河游泳那是不成了。时断时续的雪花落到地上也不多厚,堆不起来,只能在屋檐的瓦片上抠下一条条晶莹透亮的小冰柱,忍不住伸出小舌头舔了舔,冰凉冰凉的,没有味道。

过了春节,小孩子们口袋里的零花钱根本藏不住,小贩们各种新奇的玩具让孩子们痛快地掏钱买。平时大人们不舍得给他们买玩具,他们自己的钱大人倒是管不了,爱买买吧!

迎神的日子快到了,老人们开始糊灯笼了,扁鼓灯、鲤鱼灯、扇灯、莲花灯,宫灯,五花八门。

从二栋楼上取出直径大约50厘米跳鼓,“咚!咚!咚!”地敲起来,音质还不错,再调调就更好了。

小鼓、小钹、小铜锣、小喇叭、各种乐器都时不时地在村里响起,村里渐渐地热闹起来。

征月十三一大早,年轻小伙背着跳鼓排成两列。

一、二、“轰!”,走三步敲一次,整齐的鼓声震得房顶上的灰尘索索地往下掉。由于跳鼓是斜肩跨到小腿的,所以走路是一拐一拐的,这么多人拐起来,很好看。

“轰!轰!轰!”大铳(矮子炮)响起。参与迎神的人们开始赶往神庙。跳鼓队越来越多人加入,鼓声越来越响,一路往七神庙而去。

舞狮队的锣鼓敲起来了,两个舞狮队随着逗狮人一路上热闹地你来我往。

几户村民集中在一个开阔的地方,摆上八仙桌当祭坛,桌上三牲祭品一户一份,香炉里檀香蜡烛,青烟袅袅。供桌后是用样子和长板凳搭的神台。

点大铳的人来到聚集点,“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点上三轮,撑旗队就来到了,后面跟着跳鼓队,舞狮队,然后是神座。每个神座由两人抬着。把神座放到神台上,抬神的人就在旁边等候。村民上香烛纸钱,嘴里念念有词,祈祷保佑家人一年平安;祈祷新的一年发大财;年轻姑娘祈祷遇到如意郎君;年轻小伙当然祈祷遇到漂亮娘子。同样的希望,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得到实现。

然后是庙祝分发平安符纸,嘱咐村民回家贴在门上、堂上或带在身上。庙祝赤脚簿衣坐在刀轿上,一路上还要做出各种动作,手里挥舞着一把剑。据说孕妇不得偷窥刀轿上的庙祝,否则庙祝会被屁股底下的刀伤了。

村民祈祷结束,迎神继续上路,赶往下一个聚焦点。村民点燃鞭炮送行。

晚上吃完饭,小孩子拿出各种灯笼走出家门,随着迎神队伍走街串巷,直到凌晨4点才回庙。

由于迎神队伍一直在一个寨停留太久的缘固也会发生不愉快,另一个寨子的人就会来抢神。

另人都去迎神了,然江却跑到庙里去,站在神位前。当然,神都被迎出去流行了。然江集中精神盯着空空的神位,进入无我无人的境界。

“小孩,你叫什么?你怎么在这里?”浑浑噩噩中,然江听到有人在身边讲话。一个跟神位上的神像十分像的人出现在了然江向前。

“我、我叫然江,我想看看我是不是能见到神仙。”然江如实回答。读书多了,对神仙的怀疑自然而然地增加。“你是神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