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燧发铳(1 / 2)

 正月初四,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崇祯依旧窝在暖阁里,没办法,外面太冷了,崇祯一步也不想踏出去。

“陛下,兵仗局掌印太监求见。”

“快传!”崇祯喜道。梁承嗣来求见,应该是燧发枪的事有进展了。

“奴婢梁承嗣,叩见陛下。”梁承嗣走进暖阁,稽首拜道。

“梁公公免礼。梁公公前来,可是那新式火铳之事有所进展?”崇祯迫不及待地问道。

梁承嗣站起身来,躬身抱拳道:“回陛下,陛下所说那新式火铳已制造出来了。”

“哦?拿给朕看看。”

一个小太监端着一支火铳走进暖阁来,放眼看去,那火铳并没有火绳,赫然便是一把燧发枪。

那小太监将燧发枪呈至崇祯面前,崇祯接过燧发枪,细细地打量着。这燧发枪长约900mm,其上装有带锯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击锤头上有一打火石,倒是与燧发枪无异。

“好,好。梁公公,辛苦了,不知这新式火铳是谁人所制?”崇祯问道。

“回陛下,乃是陛下所挑选的那几名熟练匠户所制。”

“哦?哈哈,好,就是不知道这用起来威力如何?”崇祯笑道,燧发枪做出来了,那就要有质量保证,如果威力不大,则要针对性地进行改造。

谨身殿外的广场上,竖着一个靶子,崇祯要在这里试验这支燧发枪。

一个锦衣卫校尉端着燧发枪,站在离靶子五十步外,瞄准靶子准备发射。

“砰!”

一声枪响过后,一个小太监跑了过去,将靶子拿了过来,拿到崇祯的面前。崇祯看了一下,正中靶子,而且还凹得挺深的。

“再将靶子放到七十步去外试试。”崇祯说道。

不一会儿,靶子被安置在七十步以外,那锦衣卫校尉再次端起燧发枪,在放入了定装的弹药后,瞄准靶子。

又一声枪响后,小太监再度把靶子拿过来,崇祯看了看,这回依然正中靶子,但相对于上一次,弹丸凹陷得明显没那么深。

“将靶子放到八十步外,连续射击五次试试。”

“砰!”一声枪响之后,那锦衣卫校尉加入弹药,继续射击,当五次枪响之后,靶子再次被拿到崇祯面前。

崇祯数了一下,除却刚才的两个弹孔,只有三个弹孔,也就是说,八十步外,五发弹丸只射中了三发。

“这次放到一百步外去试试。”

当再次响起五发枪声之后,崇祯看了一下靶子,只中了一发。崇祯这回有个底了,这燧发枪的最佳射程是八十步左右,八十步以上则会很难射中,这比明朝现在普遍使用的鸟嘴铳的射程要远。

但崇祯并不会满足于此,他对梁承嗣说:“梁公公,这新式火铳很好,朕很满意,但朕觉得还可以再改进一下。比如装填弹丸的时候,需要将弹丸放到膛口,用铁条将弹丸推进枪膛,这非常费时间,你看能不能这样,用浸过油的麻布包住弹丸,制成定装弹。如此一来,既加快了装填速度,又起到了密封作用,如此,既可提高火铳的精确度,又可以提高火铳的射程。还有,在火铳的枪管内部加上刻纹。”

“刻纹?”梁承嗣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