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火锅(1 / 2)

 眼看就到十二月份,天气很冷了。

这个期间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告诉家里现在还在盛美酒店工作,一切都很好,过年的时候回家。自打上次回家相亲一直没回家,很想母亲。天凉了,不知道家里的柴火准备的怎么样,窗户上有没有贴塑料,母亲一个人在屋里冷不冷?省城没有下雪,不知道家里下雪没有,要是下雪了,母亲千万别出门,路滑------

有时候忙完了,坐在那就会想家,想母亲。母亲六十一了,虽然身体硬朗,可是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留在家里,还是放心不下,有着惦记。

啥话别说了,就是自己穷,要是不穷也不会出来打工,要是家里有钱,就会在家里娶个媳妇,守着母亲在老家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过几年生个大胖小子,母亲在家带孙子,我和媳妇上山种地,也是好日子。因为贫穷,在家说不上媳妇,只能选择出来打工,出来打工不是为了说媳妇,是为了给自己找条改变贫穷的出路。

现在家里也行,我出来打工挣钱,五姐已经正式上班,也挣钱,虽然出嫁,但婆家家里还行,花不着五姐啥钱,五姐也总是回家照顾母亲。打工出来一年多,家里大部分外债已经还清,还剩下点都是欠几个姐姐的,不着急,再有一年也能还上。母亲的身体挺好,不种地了,在家就算是开始享清福,唯独缺的是个儿媳妇,要是有个儿媳妇,再来个孙子,或者孙女,那就更好了。

我的婚事现在是家里的头等大事,我不着急,但是母亲,还有五个姐姐着急。我最好的打算是能够在家里说个媳妇,就在家跟前儿,不图意长得多好看,只要体格好,能孝顺母亲,持家过日子就行,结了婚愿意和我到外面打工就打工,不愿意出来就在家照顾母亲,我在外面也放心不少。相信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还是没问题的。

这只是个想法,很难实现。我家穷,在老家三里五屯都知道,没人愿意嫁给我。有闺女的人家都想把闺女嫁个好人家,一辈子吃穿不愁才好,这个不能说人家当父母的势力,要是换在咱们身上也一样,咱们有闺女也希望自己闺女找个好婆家,家里富实,过日子也好过一些。就像上回回去相亲,那姑娘倒是没啥,和她交谈几句彼此印象都挺好,后来是人家父母一打听我家啥样,立时就说不合适,没成。什么叫不合适,就是知道我家困难,比较穷,怕闺女嫁到我家跟着我吃苦受累,说一句不合适,给推过去了。

从小长这么大,从来没感觉贫穷是什么错,也没觉得丢人,它就是一个现实,是我家的现状,没什么。小时候就想,不就是没有新衣服穿吗?也没光屁股,照样有衣服穿不就行了。吃的虽然是玉米面大饼子,抗饿好吃就行。没跟别人家孩子比过吃穿,知道也比不起,比也没啥必要,你吃好的,我也没饿着,你穿好的,我也没冻着,有时候觉着穿姐姐穿不了的衣服还挺舒服。那时候母亲也就是穿一身带补丁的衣服,把我们姐弟六人保护的安安全全温温暖暖,这就足够了。

现在我的家比过去好多了,母亲知足,我也知足,至少不用再出去借钱过日子了,这就是最大的改变,还有,日子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有比这更叫人高兴的事吗?

穷不可怕,也没必要害怕,都说三穷三富过到老,说到底,不管穷富,就看你有心没心,能不能过一场日子,只要有心,好好去过,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人不怕穷,就怕不过日子。

母亲常说一句话,“穷没扎根,富没生芽”,人活着,得过,得对得起自己良心。日子是自己过的,钱是自己挣的,只要把良心摆正,搭辛苦过日子,日子没有过不好的。记得母亲的话,吃苦受累咱不怕,只要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那就行,总有一天,日子会好,也会取上媳妇,成家立业。

厨房自打邢师傅来了之后,稳定一段时间。邢师傅和郭师傅在灶台上炒菜,我和李海娜二哥负责配菜,张涛带来的凉菜没走,还是和以前一样,没啥大的波动,生意一如既往的好。

不知道什么原因,郭师傅在十二月份也提出了辞职。正好陈师傅说有个厨师下来了,人挺好,介绍到了盛美酒店。

新来的厨师年轻,没我大,姓梁。但是人家学厨师早,已经炒两年菜了,炒菜水平还行,比郭师傅好,照邢师傅差点,接替了郭师傅的位置,做了副厨。

厨房经历了张涛、李剑寒、郭师傅的离职,现在终于彻底稳定下来。

从十月八号开业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饭店生意一直很好。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饭菜好吃,邢师傅的炒菜水平不比张涛差,在某些老菜的制作上比张涛还好,比如:酱焖鲫鱼、溜肉段,糖醋排骨等,这些老菜做的非常地道,客人都很喜欢。在九十年代中期,省城饭店的饭菜还是以老菜为主,老百姓到饭店吃饭主要点的还是这些老菜。当时在三台子,盛美酒店比较有名,主要原因就是饭菜做得好吃。生意好的第二个原因是孙梅在厂内的社交能力,她和厂内的领导关系处得不错,加上她本身长得好看,还会说好话,很多领导都给面子,甚至有很多小领导,比如车间主任,工段长,都是奔着她来的。

那时候开饭店,有个能说会道长得漂亮的老板娘也很招人。

我和邢师傅关系处得不错,他这个人没那些说道,大大咧咧的比较随和,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他喜欢喝酒,我也喜欢喝酒,没事时候我俩下了班就找个小饭店喝点。俗话说“喝酒喝厚了,耍钱耍薄了”,因为喝酒的关系,我俩的感情也是日益增厚。

在喝酒的时候,邢师傅跟我说了不少他的事。他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兵,那时候他年龄小,上不了主战场,是在后方的战地医院,也算是在老山前线战斗过的人。问他那么小怎么就上老山前线了,他说是自己在部队不听话,被派上去的。当他说到上前线事的时候只是一笔带过,不怎么细说,用他的话说那就是“有带光荣花上去的,很少有带光荣花回来的”,他能回来,就算捡条命。

我问他:邢师傅,你咋离婚了?

他说:作的,作的呗,不好好干,媳妇不就离婚了。

我问:那你媳妇干啥的?

他说:我媳妇可厉害了,省城电视台的外语主持人。

我说:那你媳妇长得保证漂亮了。

他说:当然漂亮了,不漂亮我也不能要,你不知道我年轻时候啥样,年轻时候狂,那时候有号,也他妈的威风几年,现在这是岁数大了,不愿意在外面扯了------

我问:那你家庭条件好吧?

他说:我家庭条件好,也算是当官的家庭,那都没用,到时候还得靠自己。

我说:咋说也管点事。

他说:那是,管事,咋不管呢。

我问:你家老爷子干啥的?

他说:我家老爷子当官的,官还挺大,现在不行了,也都是因为我,提前下来了,现在在家属于半身不遂,成天的躺在床上,我妈照顾。

我说:那你妈挺累的,照顾老爷子,还得照顾你丫头。

他说:是,还行,有保姆。

我说:有保姆还行,老太太能轻快点。

通过和邢师傅交流,也多多少少的知道点他以前的事,以前他是混社会的,并且还挺有名有号,只是最近这几年开始收心过日子,不在社会上混了。

这天又是周末,赵姐过来了。

赵姐来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多,厨房正好忙完,张玲到厨房喊我,说有人找我,我就知道是赵姐来了。

来到大厅,赵姐坐在靠门口的桌子那,笑吟吟的看我。

见到赵姐,心里十分高兴,看到她,就和看到家姐一样亲切。

我说:来了,姐。

赵姐说:嗯,今天休息,过来看看你。

我问:高师傅说要和你一起过来,他没来?

赵姐说:也说要来了,他孩子有点感冒,带孩子上医院了,没过来。

我说:哦,现在你们那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