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蓄势以待(1 / 2)

 元光四年八月,汉军尽得河朔之地,掳军马十余万,牛羊牲畜近百万。然失渔阳。帝曰:“自有汉以来未曾失郡亦未曾得郡。今朕既失郡又得郡,诸卿可知此战胜否败否?”

我道“我大汉此战胜了,匈奴虽得渔阳,但只得一空城。匈奴乃游牧民族,不待我攻,其必自退。我军得河朔,二十万匈奴兵仅余五万。此战过后,我长安将再不受匈奴威胁,而匈奴王庭则在我攻击范围之内,从此汉匈之战攻守形式逆转,以后的战争将是我军以进攻为主而匈奴则仅有守城的资格。所以此战是我大汉胜了。”

武帝道:“今我得河朔之地,该当如何?”卫青道:“河朔之地,原有秦蒙恬所筑旧城,可在其上筑新城,退可以守河朔,进可以击匈奴王庭。”

我道:“臣以为若在河朔之地筑城虽善然所费甚巨,倒不如在河朔修建一连串的小城堡,每堡驻兵五百,相隔五里,令百姓在其间放牧。若依此法筑城,则三月内既可筑城二十。等明年秋高马肥之际可筑城近百。如此则河朔之地永无匈奴藏身之所,所费与筑一大城相仿,但其所得却远较一大城为高。”

程不识道:“张将军,每城只驻五百人,若匈奴大举进攻该如何挡之?”

我笑道:“河朔之地乃是我大汉伐匈的前进基地,哪里还轮得到匈奴进攻?河朔乃是我大汉伐匈的前沿阵地,依末将之法,则相当于我军得一方圆几百里的大城,足可以屯几十万大军对匈奴人作乾坤一击!若匈奴果然大举来犯,由于骑兵不利攻城,虽城小亦需费时良久。我大军则出河朔直击匈奴王庭其困自解。”

李广道:“那又哪来的牧民呢?”

我笑道:“此战上郡尽毁,与其建上郡,不如尽迁其民至河朔,城好之后,冬来则民居其城,夏至则民牧于野。上郡的五万百姓便成了五万牧民。”

武帝道:“朕愿闻张卿详说其法。”

我道:“依臣所见,当于河朔建一南北走向的城堡带,每隔五里建三个城堡。一百个城堡将可绵延一百五十里,而我方之敌主要居北,东方是我大汉领土,西方右贤王已破,河西匈奴远居千里又有陇西相隔,也无强大之敌。而这其间可牧军马数十万,驻军为五万,战时屯军亦可过二十万。我军在此往来调动匈奴不可知。臣想伊稚斜若聪明就该迁王庭于漠北,否则早晚毁在陛下之手。”

卫青一沉吟接着道:“张将军此法甚好,但依臣所见,若我军每隔五十里筑一小城可屯军一万左右会更好。”

武帝大喜道:“就依卿策建城!”

元光四年八月,武帝迁上郡之民五万,囚犯一万往河朔驻城。耗钱十五亿,筑威远,振远,抚远三城,和城堡一百。改年号为元朔。并计划于元朔元年十一月筑得威远城,二年七月筑得振远城,三年五月筑得抚远城,共筑城堡一百五十余,并修建从长安到河朔的弛道。从此汉匈的形式逆转,匈奴此后不敢再起大军出击汉军。

匈奴王庭内,伊稚斜暴怒道:“给我把右贤王,白羊王,楼烦王和昆邪王带上来。片刻后便有亲兵带四王进帐。”

伊稚斜手持马鞭指向四人:“你们还有脸活着回来吗?我的大军呢?”

右贤王抚胸道:“大单于,此战之败主要是因我之过,一路上连被汉军伏击。共折军十五万,我愿以死谢罪!”

伊稚斜冷哼道:“你死了,本单于的大军就能回来吗!此战你们失去了河朔,现在本单于的王庭随时都可能被汉军攻击,你死了,汉军就会不来攻我吗?”

昆邪王道:“大单于,我不服,此战分明是你令我等攻击长安,一路上我等不辞劳苦,不待辎重整齐就出兵击长安。而这分明是汉人的诡计,汉人趁我军击长安,却不与我军野战反而去袭我河朔。我军连日作战早已疲惫,到最后粮草断绝。此战我匈奴如此大失,其主责在你!你更应该一死谢昆仑神!”

伊稚斜道:“你说得对,我是该负责,不过我还要带领我大匈奴向汉人复仇,战胜汉人后,我自会以死谢昆仑神,现在只能借你们几个的脑袋用一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