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中元节(1 / 2)

 PS:看《风水之鬼谷相医》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传统“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这一天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在TJ市这个多元文化汇集的城市,中元节这一天有着多种丰富内涵和历史典故的民俗活动。尤其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天后宫,除了举办传统的请神上香仪式,诵经超度亡魂之外,自然还要放河灯。河灯一为纸灯、一为打瓜灯,即小西瓜灯。点燃蜡烛时,薄薄的瓜皮透出摇曳的烛光,摇曳的烛光又映出瓜皮的颜色、花纹和吉祥话。届时,在初秋的静夜里,月朗风轻,各式各样的河灯,被河**送着,缓缓顺流而飘;河道上,烛光闪闪,犹星溅河面,分外拨人心弦,使观赏者从感官到心理都得到一种慰藉,一种愉悦。

据说,无论哪一盏河灯燃尽或被风浪打翻,都意味着有一个亡灵得到超渡,去了极乐世界,从而使生者得到慰藉

而就在很多人烧过香纸后涌向河边,纷纷放出河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之时,高天和文天鹤却面色凝重的走出家门,向九河龙门的宅院而去。

时间不大,龙门背后的青山便已经依稀可辨。高天和文天鹤离开大道并没有直接前往正门,而是绕到了后山山顶俯瞰整个儿龙门。

当高天聚气探查龙门的风水布局之后,眉头就是一皱。因为以高天此时的见识,整个龙门宅邸自然算的上是一座藏风聚水的居所。其北靠青山,门前双流合包的格局乃是上上之选。但是此时此刻展现在高天眼前的,却是整个龙门都被一层淡黑色的阴气笼罩,令整个儿龙门在这七月十五的日子里显得尤为阴森可怖。

文天鹤自然感受不到高天探查的情景,反而看着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碍的龙门松了一口气。因为此时龙门之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走动倒是很像是正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传位大会,并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文天鹤看到高天紧锁的双眉后,问道:“二哥,龙门真的有什么蹊跷之处吗?”

“诡异!整个儿龙门都透着一丝诡异。在如此多生人活动的场所,而且灯火通明的状态下,竟然有如此浓郁的阴气郁结不散,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这件事还发生在风水绝佳的宅院之内,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高天一边回答,一边仔细思索着。

“啊!这么严重!我怎么觉得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啊?大部分人都穿着龙门的练功服,看情形的确是在准备传位大会。”文天鹤闻言一惊。

“嗯,表面上看除了这层淡淡的阴气之外,的确没有其他异常。我做一些布置,然后我们再一探究竟!”高天说罢,便开始从其背负的背包中往外掏东西。

看着高天拿出的铜钱、玉石、令牌、令旗、符咒、法印、铜镜、铜铃还有小豆、糯米以及各种黄的、白的粉末外加一些大的,小的瓶瓶罐罐,直看得文天鹤脑袋都大了。没想到最后高天从背包中还掏出了一只血淋淋的鸡头,可把文天鹤吓了一跳。

“我说二哥,你这也太夸张了吧?我怎么现在感觉你越来越像电视上那些跳大神的了呢?”文天鹤揶揄道。

“嘿嘿,没办法。这次的事情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非比寻常,多做些准备总归是比没有好。放心吧,大部分东西我在龙门外面弄好就行,不用带进去。”高天笑着说道。

“呵,幸好你只带了个鸡头!要是再带点鸡爪子、鸡翅什么的,就差瓶老白干咱哥俩就可以先喝上几杯了!”文天鹤撇了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