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寻隐者不遇(1 / 2)

 不羁放纵爱自由的锦帆贼甘宁,很痛快地接受了辛锐的邀请,准备‘入伙’北海,干一番大事。北海境内虽然没有大江大河,无法组建传统水军,但好在临近渤海、黄海,有了甘宁和八百水上健儿的加盟,再加上辛锐请周瑜打造海船的托付,相信用不多久,一支海上舰队便可初具模型。

历史上本应该在刘表和黄祖帐下蹉跎数年时光,直到孙权执掌江东之后才率众投奔的一代豪杰甘兴霸,就这样被辛锐给截了胡,尽管目下看来将这数百人都带出荆州颇有些困难,但熟知历史的辛锐并不太过犯愁,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不久刘表便会用甘宁前去南阳一带守卫,届时甘宁众人几乎到了自己家门口,只要略施小计瞒天过海,弄走他们也不是太难。

对于用人喜欢讲出身,重名声不重能力的刘表来说,届时甘宁的‘失踪’可想见并不会对他造成多大困扰,相反辛锐如果从皇帝大哥那讨得一些封赏给他,刘表即便知道甘宁去了北海,恐怕也毫不在意。

纵观刘表用人史,黄忠、甘宁、魏延这些无论放在哪里都震天响的大将,竟然都被他错过,不得不说荆州的败亡是早已注定了的。

叮嘱一番,送走甘宁之后,辛锐当夜在客房中与众人欢饮一场,刚到襄阳就遇上这么多自己慕名已久的‘大神’,怎能叫他不喜!这荆州真是来对了。

次日一早,盘算半夜的辛锐带上马超和四女,在酒楼伙计的指引下,先到诸葛玄府上寻找诸葛兄弟和许褚。

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落户北海,并且出仕的事在荆州并不为人知晓,一来诸葛珪一家世居琅琊,与荆州并无多少来往,再者诸葛玄于刘表幕府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幕僚,并不算出名,所以诸葛家的丧事在荆州高层并未引起多大波澜,自然诸葛亮兄弟一行前来奔丧,也是丝毫没人注意。

如此低调行事倒正合了辛锐的心意,在诸葛玄府上吊唁并见过诸葛夫人一家之后,辛锐并未透露自己真实身份,只是以诸葛亮好友北海孔明自居,诸葛瑾等人也都心领神会,并未对婶婶道明实情。

尽管万分悲痛,但斯人已逝,诸葛兄弟只能一边安慰婶婶,一边自己节哀,辛锐叫马超拿出不少财帛相赠,以供养失去顶梁柱的诸葛遗孀和诸葛玄的幼子**。诸葛夫人坚辞不受,最后在辛锐的坚持和诸葛兄弟的劝说之下方才收下,感谢不已。

于会客室中坐定,辛锐见屋中并无外人,对诸葛瑾道:“子瑜,如今叔父不幸早丧,转眼已经数月,尔等孝道已尽,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如今诸葛玄已死,辛锐觉得诸葛瑾没必要非去江东不可,直接和诸葛亮、诸葛均都去北海,兄弟聚首要好得多。

“公子,瑾也希望和二弟三弟携同婶婶一家都去北海,也好有个照应,只是叔父临终时对我再三叮嘱,叫我一定要去江东投效,这也正如公子昔日对我等说得那般,各在一方,宗族才得以保全。因此尽管不舍,但瑾还是决意去江东谋个出身。”诸葛瑾声音略带沙哑,显然这些日子伤心过度又操劳不轻,身体早已超负荷了。

见诸葛瑾仍旧遵从叔父遗愿,辛锐也不好再劝,点点头道:“也罢,江东也是个不错的去处,伯符兄长上奉朝廷,下安百姓,在江东大有作为,你若去时,我修书一封你带给伯符、公瑾二位兄长,以你的才能,必有大用。日后江东遣使入朝的差事,你可以揽到自己身上,还能常与我等见面。”

“多谢公子,哦对了,瑾还未恭喜公子喜得良配,公子新婚吉人,不可在此间多待,怕有晦气。”诸葛瑾瞧瞧辛锐与三位夫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倒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不过古人对婚丧嫁娶都有许多陈规,新婚之人不得入治丧之家,服孝期间不得参与公共活动,尤其不得参与喜宴、寿宴等等。

“兄长,公子非常人,不在意这些的。”诸葛亮淡淡一笑道。

“身在江湖诸事从权,顾不上这些了,婶婶一家需在此守孝三年,因此我看事不宜迟,子瑜尽早动身为好,我等也尽快结束此间之事,返回北海,毕竟这是刘表治下,不宜久留。待数年之后,不论北海还是江东,只要婶婶愿往,我等再设法将她一家搬去团聚。”辛锐对诸葛兄弟道。

“好,我今日收拾妥当,明日便前往江东,请公子和诸位多保重。”诸葛瑾不再啰嗦,施了一礼便找婶婶辞行去了。

“我等也去告辞,还有不少事情要做。”辛锐说着带众人出了门。

诸葛亮、诸葛均告别诸葛夫人一家,与辛锐合在一处,向襄阳城外赶去。叔父离世虽然带给他兄弟莫大的伤感,但哀痛了这数月时间,心情渐渐也平复下来。

“主公,我等可是要去拜访哪位大贤?”诸葛亮于路上忍不住好奇,还是问了问辛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