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娶亲后,行路难(1 / 2)

 汝南官道上,自东向西行来一队车马。此时气候宜人,正值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路两旁青山绿水,郁郁葱葱,因此这队人马走走停停,不时从车上下来几个少女,观观风景,掐几朵野花。

好好地荆襄之行,变作了游山玩水,看着车内欢呼雀跃的四个女孩,辛锐郁闷不已。

正月一过,吕布、孙策等人陆续告辞,各回领地,辛锐便计划南行,一来诸葛亮要去襄阳为叔父奔丧,再者自己也有心沿途视察一下豫州军政,之后再去荆州碰碰运气。

张仲景早已在贾诩派遣军士的护送下到了北海,在诊视过高顺伤势之后,笃定地表示可以根治。众人均是大喜过望,辛锐自然不舍得这个医圣再回荆州,流落江湖,苦口婆心地晓以大义,又替张仲景向皇帝讨了个太医的官职,好歹将他留在北海医馆。

张仲景自然不是争名逐利之人,但辛锐有几句话对他触动颇深:“先生治病救人,乃是造福苍生、功德无量之举,只是仅凭先生一人之力,如何治得过来全天下的百姓?再者行医之事耗费人力财力,先生替人看了疾病,若对方颇有资财,能够吃得起药还好,若病人出身贫寒,如何买得起药?便是先生慷慨资助,又能接济多少?而目下我北海钱财富足,先生但要用药,府库之内取之不竭,即便府库没有,亦可用钱买来,免费发放给百姓,岂不是正合先生扶危济困之心?其三医者自古地位颇为低下,被所谓士族大家贬为‘中九流’,地位甚至不如寻常农民、商贾,而今天子一改往日观感,对先生圣手推崇有佳,这正是先生弘扬医道的大好时机。如今北海得沐天恩开设医馆一司,并立于军政和士农工商,若先生能在此诊疾医病,兼而著书立作,教授弟子,只怕不消数年,待先生弟子、著作遍布大汉天下之时,我大汉便医学昌盛,再也看不到难于求医问药的百姓。如此,先生是愿做一家的医官救治一地,还是愿做一国的医官福泽天下,请先生三思。”

经过一夜的思索,次日顶着黑眼圈的张仲景慷慨应诺,答应了辛锐的请求,自此北海医馆便有了这位医圣坐镇,天子又传沼天下,为医生这个职业平反,列于士农工商之列,明确学医优秀者,可享受朝廷官俸,一时间天下不少爱好医术的才俊蜂拥来到北海,向张仲景求学。

北海是出来了,只是并不轻松,听闻自己将要南行,三个小夫人说什么也要跟着。甄小姐还好,颇有些善解人意,只是好事的吕玲绮和渐渐混熟了的孙尚香,听到这般好玩的事,哪里肯放辛锐走,不惜一哭二闹,吵得辛锐痛不欲生!

百般无奈之下,辛锐只好将北海事宜托付给郭嘉,叫许褚护送诸葛亮先行,自己带上马超兄妹,又领着三位夫人,率几十个精细军士,扮作商队优哉游哉地上了路。

这一路上由于多了三个小丫头,快行不得,所以自二月出发,到三月中旬,一月有余的时间也不过刚刚过了汝南地界。

辛锐先前经过汝阴、汝南时已经与臧霸、陈登会晤过了,据说袁术暂时并无动静,辛锐命他们大力筑城垦荒,若是所料不差,袁术今秋必然有场大动作,再要重视招揽人才,豫州乃是三国时代一个重要的人才产地,历史上的曹营中很大一批文臣武将皆来自这里。

再向西便可遥望南阳,辛锐见路上行了这么久,于是决定暂不北上许昌,直接赶到宛城,与张绣、贾诩会面。一来找贾诩了解一下这数月荆州情形,二来尽快将信鸽带给他,叫他安排用到全国情报站。

“夫君,你这个《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讲的太精彩了,待回到北海,我便将它整理成书稿,你看可好?”甄小姐撩窗帘看着车外景色,惬意地问道。

十四岁的甄宓比起去年又是别有一番娇媚姿态,俨然已经长成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并且辛锐猥琐地发现,自己这位夫人已经有了月事,只恨自己年纪尚小,不然倒可以堂堂正正地游龙戏凤,采撷一番。

这一个多月的旅途,几个丫头除了看看新鲜风景,便是磨着辛锐讲故事,只因前番云騄听过《水浒》,知道辛锐颇有些新奇好玩的故事,因此在她带领之下,几女都是软磨硬泡,用尽招数。

辛锐无奈之下,不得不搜肠刮肚,想到此行目的地乃是襄阳,于是讲起了后世金老先生的《射雕》,只不过将时间背景设置为莫须有,人物一概照搬就是了。后世的武侠故事果然精彩,尤其在这个缺乏娱乐精神的年代,故事一出口,众女便似被施了定身法,无不专注地聆听,便是捣蛋二人组,也都忘记胡闹,变得乖巧无比,倒是叫辛锐省心不少。

“唔,夫人既有此雅兴,便整理就是了。你这一说倒是提醒我了,这故事既然精彩,不妨在北海设个著书局,多刊印一些出来,反正纸有的是,到时候售往全国各地,只怕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辛锐听甄小姐说起整理书稿,忽然灵光一闪,嗅到一丝商机。

甄小姐“噗嗤”笑出声来:“夫君有恁多获利的神法,怎地还不满足?故事好是不假,且不说愁不愁卖,只这刊印一事妾身便是闻所未闻。书册不都是手抄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