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坐论大局2(1 / 2)

 “不错,奉孝之言,也是我所担忧的。刘备毕竟是天子的皇叔,对朝廷算是忠心,再者和我两家又是联盟,前者他出兵豫州,也是为替我等牵制曹军,刘皇叔有这份诚心,若徐州有难,我等又岂能坐视不理?”辛锐点头道。

“因此当下第一要务,便是待许县安定,立刻遣军布防,可将兵力屯于汝南、汝阴一线,倘若袁术兴兵北上,则可出兵南下淮河沿岸,佯攻寿春,行围魏救赵之策,袁术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则徐州高枕无忧。”郭嘉饮口酒,微微一笑道。

“袁术根本不足虑,当前主公最大的劲敌,乃是河北袁绍。且不说他四世三公,声名显赫,便是袁绍帐下文臣武将,也不乏智计百出、能征惯战之辈,加上他雄踞河北多年,一家独大,只怕手下军马,少不得有三五十万。”郭嘉虽对袁绍失望,但就事论事,袁绍的势力的确强大。

“如奉孝所言,我等当用何策对敌袁绍?”郭嘉的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贾诩对此也是颇为揪心,当下问道。

“袁绍虽强,但河北绝非铁板一块,北边幽州公孙瓒,现下虽是退守一隅,但袁绍调动大军讨伐,旷日持久却始终未将其铲除,再者黑山军也有数万之众,不时骚扰袁绍后方,令他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这都是于我有利的臂助。大将军不也屯兵平原,震慑冀州吗?”郭嘉淡淡一笑,把玩着酒盏,“这些都是外部因素,再说袁绍集团的内部,与大将军的北海政体作为比较,大将军有十胜,而袁绍集团有十败!”

“哦?奉孝竟有十胜十败之说?愿闻其详。”陈宫眼冒精光,急问道。郭嘉一番分析自然令众人对其高看不少,因此各个都都兴致盎然,等待他的下文。

“首先袁绍出身名门,诸事繁琐架子大,无时无刻不讲究礼仪,不如大将军亲切自然,与臣下打成一片,毫无距离,是为‘道胜’;第二袁绍占据冀州,靠的是结连公孙瓒,驱逐天子钦封的冀州牧韩馥,窃取他人之国,大将军迎驾天子,志在兴复汉室,此举名正言顺,是为‘义胜’;第三汉朝如今垂危,是因为朝廷对待各路诸侯太过宽纵,袁绍自入主冀州之后,也沿袭旧制,对地方豪强大多采取怀柔,根本是饮鸩止渴,无法整饬危局,而大将军却法度严明,赏功罚罪无不依照条例,因此无论军队还是百姓商贾,无不依法行事,不敢越矩,是为‘治胜’;第四袁绍表明上宽宏大度,内心却是最为多疑,往往用人唯亲,外臣行事多有掣肘,大将军用人表面上看似简单容易,实则是对每个人才都洞若观火,内心无比清晰,所以能做到用人不疑,令帐下诸位各司其职,扬长避短,是为‘度胜’;第五袁绍每每用计之时,帐下谋士多有献策,他却犹疑不决,很少施行,往往因为延误时机而后悔,大将军却颇为果断,只要有计,必然迅速执行,又在过程当中善于随机应变,因此无往而不利,是为‘谋胜’;第六袁绍好大喜功,最喜欢听信美言,讲求奢华,是以手下多有以阿谀奉承或者华美之物作为晋身之资来投靠他的小人,大将军却待人真诚,取士不论出身,只看能力,所以天底下不论什么脾气性格,只要为人忠诚正直、毫不虚伪、又有远见卓识的人,都愿意为大将军所用,这是‘德胜’;第七袁绍眼光短浅,譬如看到眼前有饥饿受灾之人,他必定痛心疾首,当面表现出来,但他看不见全天下有多少百姓都在经受这样的痛苦,所以也想不到自己应该为天下做些什么,大将军虽然于小事可能有所疏漏,但始终心系全天下,从他广施仁政、安抚流民不难看出,他想竭尽全力令所有百姓生活在一个大治之世,这样的胸怀,即使有些小小疏忽又怎是袁绍之流可以相比?这便是‘仁胜’;第八袁绍手下大臣派系众多,互相之间勾心斗角,彼此倾轧,导致冀州谗言横行,政令不通,诸多阻碍,大将军却是用道德驾驭属下,因此手下团结互躬,万众一心,生不出半点邪魔外道,这是‘智胜’;第九袁绍智术短浅,经常不分好坏,不辨真伪,而大将军却智计绝伦,明辨是非,对于正确的,能及时采纳并大力推行,对于错误的则是坚决抵制,用律法加以纠正,是为‘文胜’;第十袁绍用兵喜欢虚张声势,认为取胜的关键便是人数众多,只能倚仗人多势众去战胜对手,丝毫不考虑作战的各种因素,不习兵法,不练兵士,所以河北虽然兵马众多,但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战力极其低下,反观大将军用兵,深得兵法要义,人数上宁缺毋滥,重视训练,重视士兵素质,所以北海军多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士兵都以大将军为军中之魂,敬仰他,爱戴他,各个用命,而敌人都害怕北海这支劲旅,这便是‘武胜’。有了这十胜十败,来日大将军兵临河北,袁绍必然一战成擒,又有何虑?”

郭嘉毫不停顿,长篇大论地道出自己见解,越说越是兴奋不已,最后竟站起身,在堂上踱着步子,很有些气势。

大堂中久久鸦雀无声,就连吕布、许褚等人,也都忘了饮酒,听得入了神,遑论精于此道的贾诩和陈宫了。

“好!”辛锐起座鼓掌道:“奉孝果然不愧英雄榜中的佼佼者,一番十胜十败之论,足可见你的大才。”

虽然早知历史上郭嘉向曹操进献的十胜十败之策论,而今正主就站在自己眼前,将‘主角光环’扣在自己头上,仍是令辛锐大大地激动一番。

此时如梦初醒的贾诩、陈宫等人,才知道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的病弱书生绝非池中之物,不由对郭嘉打心底敬佩不已,对辛锐的识人之明也更加感慨。

“听奉孝一席话,令我等茅塞顿开,奉孝不在朝堂,却对天下之事了如指掌,这份才能就足以叫我等汗颜,恭喜主公,又得一位大贤。”贾诩向郭嘉由衷一礼,又对辛锐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