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北海大封赏(1 / 2)

 荀彧被杨彪一番言辞,说着心中痛处,那还能再多言,随后北海众人启程,留下呆立原地的荀彧,任凭夏侯渊怎么呼喊,始终默不作声,只是不住地摇头。

荀家历代都是忠心大汉的能吏,自己是汉臣之后,现在自己随曹操做的事业,虽说讨贼安民亦是为大汉尽忠,但这其中越来越多地掺杂进曹操个人的影子。军士、百姓只知曹将军而不知天子。

从这次曹操要留下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看来,其用心更是不言而喻,荀彧心里都明白,只不过长久以来,他不认为当世之人有比曹操更强悍者,因此他总是默默自我安慰,曹操若是能一统天下,待四海升平后还政于汉帝,这便是最好。

疮疤不揭,便不那么痛,只是一直刺挠,莫名地刺挠。而今杨彪一番重辞将这层伤疤揭起,顿时叫荀彧心中滴血。“三十多岁的人了,是该想想自己前程了。”荀彧自言自语道。

北海终于到了,这一路上,可谓说不尽的心酸,辛锐暗想西天取经莫过于此。

而今终于修成正果,众人自然皆大欢喜。

太守府前,孔融、陈珪等老臣引着少壮派跪成一列,迎接天子车驾。北海市井热闹异常,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望着车驾缓缓行来,啧啧有声地赞叹不已。

大汉皇帝,这个遥远而又切近的名词,现在变成一个真实的人,就坐在马车里,北海百姓又多了一个可以一辈子引以为豪的谈资:我见过皇帝,就从我眼前过去了的。

献帝下了车杖,在小太监的搀扶下,于太守府前站定,众人口称‘万岁’,长跪不起。

直到太监再三喊平身,这才在杨彪等官员的搀扶下,一一起身,孔融、陈珪等人已是泪流满面。

十四岁的刘协由于颠沛流离,长期营养不良,有些瘦削,显得颇为成熟,进太守府之后,便叫太监颁旨,首先昭告天下,说皇帝驾临北海,着星象官夜观天象,见昔日齐都临淄有帝王之气,欲迁都至此这一套话。而后,开始对护驾功臣和北海一众进行封赏:

杨彪官复原职,封太尉,位列三公之首;辛锐封大将军;孔融封光禄勋,受太尉节制;杨奉封卫尉,受太尉节制;陈珪封光禄大夫,受光禄勋节制;张济封执金吾,因其失踪,故令其侄替之,受大将军节制;董承封车骑将军,受大将军节制;徐晃封大将军营校尉,受大将军节制;马超封将军司马,领骠骑营,受大将军节制;贾诩封将军长史,受大将军节制;其余随驾官员,各有封赏,本来童渊也有官职,但老爷子对做官没甚兴趣,谢辞了。

辛锐万万没想到皇帝大哥会封自己做大将军,竟是把军权完全交给自己,微微抬头看献帝,只见献帝也正注视自己,不需要太多言语,皇帝的这份托付,一个眼神辛锐便完全明白了。

其实所有军权原本也是辛锐手中的北海之军,逃亡带回来的保皇军千把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但皇帝来了,照常理无论怎样也只会掣肘,只会将北海旧日格局打破后一点点收走权力,但恰恰相反,刘协却是一来便全权委托给辛锐、杨彪等人。

刘协这一举动,叫辛锐明白,皇帝也是个有大胸襟的人,前番颠沛流离只是因为他生不逢时,若是将有这种作为的皇帝放在治世,怕不又是一个千古一帝。

历史上你曾经所托非人,闹得个被迫禅让、郁郁而终的结局,现而今你遇上了我,这般推心置腹,说不得也得叫你做个千古一帝。辛锐暗暗想到。

这回有了皇帝下旨,辛锐这个七岁的大将军当是货真价实,比起袁绍自己给自己的封号,辛锐可谓名正言顺。

既然做了大将军,辛锐便有权开幕府,成立自己的军事小集团,见刘协敞亮,于是辛锐也不客气,直接向皇帝保举了北海众文武:

太史慈封镇北将军,领弓骑营,都督冀州军事;陈登封军师祭酒,制定将军府规章制度,参赞军机;孙乾封东曹掾,掌管钱粮府库;糜竺封西曹掾,掌管商贸移民;杨修封将军府主簿,负责法典狱刑,撰写文书;许褚封平西将军,领飞熊营;辛霸封平北将军,领刀盾营;吕蒙封游击将军;徐盛封讨寇将军;马云騄封奋威将军;诸葛亮封军师将军;夏侯兰封建武将军;臧霸封安南将军,兼泰山太守;孙观、尹礼、吴敦三人皆封偏将军;其余未列姓名者,皆由陈登等人具体安排。

与此同时,老丈人那边也不能落下,刘协对吕布印象不错,当初铲除董卓,皆是吕布的功劳,因此辛锐继续保奏濮阳众人:

吕布封前将军,领兖州兵马,受大将军节制;陈宫封从事中郎,协助前将军镇守兖州;张辽封平东将军;高顺封平南将军;其余魏续、宋宪等人,皆封偏将军。

江东那边,辛锐替孙策讨了个镇南将军,周瑜封安东将军;其余程普、黄盖、韩当等人,皆为偏将军。

圣旨下完,进入众议时间,辛锐见杨彪老头意气风发,心中暗笑,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启奏。”